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徽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
六政秘〔2022〕14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徽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8-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15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公园位置
安徽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以下简称地质公园)位于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西绵延约380千米,南北宽约175千米,作为一道天然屏障,成为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质公园位于中国华东安徽省西部,六安市境内,西邻河南,南与湖北交界。地质公园范围较大,行政区划横跨金寨、霍山、舒城三县和金安区。地理坐标:东经115°43′50′′~116°51′12′′,北纬:31°01′08′′—31°33′42′′。
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
地质公园分为4个园区,天堂寨主园区位于金寨县境内,由天堂寨、燕子河、红石谷3个景区组成;白马尖分园区位于霍山县境内,由白马尖、铜锣寨、佛子岭3个景区组成;万佛湖分园区位于舒城县境内,由万佛湖、万佛山2个景区组成;皖西避王岩分园区位于金安区境内,由皖西避王岩、东石笋、嵩寮岩3个景区组成。规划面积为274.04平方千米。地质公园范围内未设置探矿权和采矿权,土地利用符合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土地权属明确。地质公园各园(景)区划边界主要坐标点明确(见附表1)。
1.天堂寨主园区
(1)天堂寨景区位置与范围
天堂寨景区地处大别山腹地金寨县天堂寨镇境内,西南、东南与湖北省罗田、英山县接壤。景区群山环绕、山峰林立、涧谷纵横、特色各异,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衬托的体系,虎形地居中,南上天堂寨,北倚白马列峰,东去造钱坳、西登圣卦尖,天堂寨景区面积20.53平方千米。
(2)燕子河大峡谷景区位置与范围
燕子河大峡谷景区位于金寨县燕子河镇境内,西自丰坪湖拦水坝,东至丰坪水电站,北起209省道,南至天坑,流经园区内的绿竹河呈“十”字型展布,面积1.51平方千米。
(3)红石谷景区位置与范围
红石谷景区位于金寨县麻埠镇境内,北起齐云村,南至龙井沟,西到斗笠冲,东接干沟冲,面积12.65平方千米。
2.白马尖分园区
(1)白马尖景区位置与范围
白马尖景区位于霍山县太阳乡、磨子潭镇境内,东起胡家河杜家老屋,西至太阳乡熊家新屋,北起大化坪青枫岭村,南至川岭——岳西黄尾镇边境,面积约72.72平方千米。
(2)铜锣寨景区位置与范围
铜锣寨景区位于霍山县上土市镇、漫水河镇、大化坪镇境内,东以马槽河为界至景区北端东河,西临龙门村,南至天鹅岭,面积21.02平方千米。
(3)佛子岭景区位置与范围
佛子岭景区位于霍山县佛子岭镇境内,北起佛子岭水库、南至小汪家冲,东至三天门,西至大乌米尖,面积27.97平方千米。
3.万佛湖分园区
(1)万佛湖景区位置与范围
万佛湖景区位于舒城县境内万佛湖镇,东起康冲,西至龙爪树,北临万佛湖镇,南登高峰山,面积78.0平方千米。
(2)万佛山景区位置与范围
万佛山景区位于舒城县境内晓天镇、大别山区东北坡,北与舒城县晓天镇平田片接壤,东和东南与安庆金紫山森林公园相接,西及西南与岳西县枯井园保护区交界,面积20.0平方千米。
4.皖西避王岩分园区
(1)皖西避王岩景区位置与范围
皖西避王岩景区位于金安区张店镇境内,东至六毛路边(桃花溪沿线),西至金竹岩头,南至金竹岩头山体一线,北至柽树沟(含沟谷及周边山体),面积6.54平方千米。
(2)东石笋景区位置与范围
东石笋景区位于金安区毛坦厂镇境内,东望九龙寨,西临铁桂湾,北起毛坦厂老街,南至荒田冲脑高地,面积12.25平方千米。
(3)嵩寮岩景区
嵩寮岩景区位于金安区东河口镇境内,东起塘连堰151高地一线,南托朱家祠堂,面积0.85平方千米。
第三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修编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期限为2018-2025,分为近期和远期:
近期:2018-2022年;
远期:2023-2025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主席令第28号,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主席令第74号,1996年8月29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9号,2014年4月24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主席令第74号,2007年10月28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主席令第74号,2002年8月29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主席令第3号,1998年4月29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主席令第18号,2009
年8月27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主席令第74号,2007年10月28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年11月24日)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80号,2010年9月5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04号,1996年9月30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67号,1994年10月9日)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令第474号,2006年9月19日)
(14)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原地质矿产部第21号令,1995年5月4日)
(15)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第57号令,2012年12月27日)(2015年5月6日第2次修正)
2.国家规划、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类
(1)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3)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8]33号)
(4)《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13号)
(5)《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发改农经[2014]226号)
(6)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国土资发[2008]309
号)
(7)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国土资发[2012]73号)
(8)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球科学与地质公园计划章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操作指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
(11)关于加强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审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09]50号)
(12)国家地质公园验收标准(国土资规[2015]8号)
(13)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标准(国土资厅函[2013]345号)
(14)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指南(2015版)
(15)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2016年7月25日国土资发〔2016〕83号印发,2019年1月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2019年第1号修改)
3.地质公园所在地的相关规划
(1)《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2)《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3)《六安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4)《金寨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5)《霍山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6)《舒城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7)《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设计》2006--2020年
(8)《天堂寨森林生态规划》2006--2020年
(9《天堂寨景区主要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2006--2020年
(10)《铜锣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1)《白马尖景区首期开发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2)《万佛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20年
(13)《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2013-2022年
(14)《安徽省舒城万佛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3-2025年
(15)《安徽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规划》2013-2025年
(16)《安徽省舒城万佛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17)《万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20年
(18)《大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9)《南岳山—佛子岭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0)《六安市金寨县响洪甸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1)《燕子河大峡谷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
(22)《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
(23)《安徽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
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1.公园建设史及发展史
安徽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是2005年9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全国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
(1)天堂寨景区
1987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2年,经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0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扶贫实验区。
2004年4月,安徽省旅游集团接管天堂寨风景区旅游开发经营权。
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包括天堂寨景区在内的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成立。
2012年8月,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获国家旅游局批准。
(2)燕子河大峡谷景区
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包括燕子河大峡谷景区在内的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成立。
2007年7月,省旅游局批准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11年8月,国家旅游局批准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3)红石谷景区
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包括红石谷景区在内的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成立。
2008年12,省旅游局批准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4)白马尖景区
1987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包括白马尖景区在内的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成立。
2011年,国家旅游局批准白马尖风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5)铜锣寨景区
1987年8月,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7年7月,省旅游局批准铜锣寨景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包括铜锣寨景区在内的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成立。
(6)佛子岭景区
1987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包括佛子岭景区在内的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成立。
2007年7月,省旅游局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09年10月,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7)万佛湖景区
1987年8月,万佛湖景区经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包括万佛湖景区在内的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成立。
2006年,国家旅游局批准万佛湖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6年10月,国家旅游局批准万佛湖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8)万佛山景区
1987年8月,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区。
1994年12月,省林业厅批准建立万佛山省级森林公园。
1995年12月,经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万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2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
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包括万佛山景区在内的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成立。
2012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9)皖西避王岩景区
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包括皖西避王岩景区在内的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成立。
2011年8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旅游景区。
(10)东石笋景区
1998年,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包括东石笋景区在内的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成立。
2011年8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4A级旅游景区。
(11)嵩寮岩景区
1998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5年9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包括嵩寮岩景区在内的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成立。
2.规划背景
自上一版规划于2013年12月通过专家评审以来,各有关部门在地质遗迹保护、考察线路的设计、博物馆、标识系统、导游培训、科普产品打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为更好的建设地质公园,更精准的对地质遗迹进行保护,按照《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关于开展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核查的函》(皖国土资函〔2018〕55号)的要求,开展本次规划修编工作。
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
1.公园性质
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是:“国内为数不多的集花岗岩地貌、变质岩构造地貌、火山机构地貌及丹霞地貌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2.公园特色
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处于大别山北缘,界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结合部,独特的地质背景形成园区内超高压变质带、华北与扬子板块拼合带,燕山期岩浆岩多次活动,形成白马尖、天堂寨、万佛山等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峰丛地貌景观、万佛湖景区火山盆地地貌景观及皖西避王岩等碎屑岩地貌景观,充分展现了大别山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地质景观。这里有雄居于大别山腹地的花岗岩群峰,有遍布各景区惟妙惟肖的奇松怪石,有飞瀑碧潭,有幽深峡谷及优雅的湖泊风光,既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又是一部宏大的地质史书,是提供人们观光旅游、科学研究、休闲度假的地质公园。
第七条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增强公众对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加大对大别山地质遗迹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北大别基础地质的研究,普及地质相关知识,突出地学科考和科普教育功能;把握中国传统优秀的山水文化,按照精品化开发理念进行旅游产品打造,将地质公园建成集地学科考、观光旅游、生态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知名国家地质公园,更好的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2.分项目标
(1)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目标
对地质遗迹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勘察,建立地质遗迹资源档案,能够动态地对地质遗迹景观进行监测和记录,保证地质遗迹在开展旅游和研究的过程中,受到全面的保护。
(2)地质科学旅游目标
具有完善的科学旅游线路和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成为国内知名的地质旅游目的地。
(3)建设目标
完善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内容有建设并完善具鲜明特色的地质博物馆、科普电影馆、标识系统等,完成信息化和数字地质公园的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地质科学研究目标
提高公园地质、人文、生物资源研究水平,提高地质公园的保护、建设、管理及展示水平,以更好地实现地质公园“三大任务"。
(5)管理目标
建立完善高效的管理体制,管理人员专业配置合理,具有专业的管理能力。规划建立技术培训制度,管理人员能运用最新的技术和手段,使管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分期发展目标
近期发展目标(2018-2022)
完善各个景区地质科考步道和护栏建设,实现景区内部地质遗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必要保护;
完善现有地质博物馆建设(天堂寨主园区)及各分园区地质展览馆、陈列馆的建设,提升公园科学品质与科普功能,保护公园生态与文化资源;
开展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关键地质科学问题研究,提高地质公园地质科学研究水平,公开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系列研究专著;
开展六安市旅游地质遗迹综合调查,调查和梳理六安市旅游地质遗迹资源,带动特色旅游开发,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完成和完善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在数据库、网站、监测系统上下功夫,基本实现地质公园信息化管理;
加强地质公园管理,理顺园区、分园区、景区三者的管理关系,在力量配备、技术支撑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园区管理人员经营积极性,规范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与国内同类国家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建立姊妹公园关系,加强交流。
远期发展目标(2023-2025)
进一步完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
进一步完善各景区地质遗迹保护设施,提升景区服务接待功能,加大市场促销力度,完善大别山地质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具有特色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地质旅游产品;
提高地质公园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建立三维虚拟旅游系统与手机客户端系统,打造智慧型地质公园;
实现地质遗迹保护、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地质公园成为六安市旅游综合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在稳定发展一级市场、积极开拓二级市场的前提下,力争在打开三级市场上有所突破,提升地质旅游经济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权重。
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地质公园地处大别山造山带,北以固始—合肥深断裂,南以随县—浠水深断裂为界,东止于郯城—庐江断裂带,西与秦岭褶皱系相连,是由深大断裂合围的地质块体,连接华北与扬子两个板块,以桐柏—桐城断层为界可进一步划分为大别山隆起带和淮阳褶皱带两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园区自北到南,有三个构造分带:依次为中生代磨拉石盆地、火山岩盆地;北淮阳浅变质岩庐镇关岩群、佛子岭岩群构造带;中深变质的大别杂岩造山带。
天堂寨、白马尖、铜锣寨、万佛山等景区位于大别山腹地中山区,典型的花岗岩峰丛地貌;燕子河景区位于大别山腹地低山区,为花岗岩峰丛、峡谷地貌;红石谷景区位于低山丘陵区,为火山岩地貌;佛子岭景区、东石笋景区位于低山丘陵区,为变质岩构造地貌;万佛湖景区为大别山北麓丘陵区,火山岩地貌;皖西避王岩景区、嵩寮岩景区位于大别山北麓丘陵区,为丹霞地貌。
第九条地质遗迹类型
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划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4大类11个类14个亚类,共有374处地质遗迹点(详见附表3)。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见表1:
大类 |
类 |
亚类 |
地质遗迹名称 |
地质(体、层)剖面 |
变质岩剖面 |
典型热动力 |
佛子岭岩群、大别杂岩 |
典型高、超高压变质带剖面 |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
||
沉积岩相剖面 |
典型沉积岩相 |
毛坦厂组火山岩剖面 |
|
地质构造 |
构造 形迹 |
区域(大型)构造 |
华北与扬子板块拼合带(磨子潭——晓天断裂) |
中小型构造 |
地层、褶皱 |
||
地貌景观 |
岩石 地貌 |
花岗岩地貌 |
花岗岩峰丛:白马峰、天堂寨、龙剑锋、白马尖、老佛顶、多云尖、圣卦尖等 |
碎屑岩地貌 |
丹霞地貌:嵩寮岩、皖西避王岩、单面山 |
||
火山 地貌 |
火山机构地貌 |
董家老屋、叶家畈火山口 |
|
流水 地貌 |
流水侵蚀地貌 |
白马尖大峡谷、马槽河大峡谷、红石谷、万佛山九潭谷、龙井峡大峡谷、嶂谷、淘蚀洞穴 |
|
构造 地貌 |
构造地貌 |
白马峰、马家河断层崖 |
|
水体景观 |
泉水景观 |
温(热)泉景观 |
陡沙河温泉、西汤池温泉 |
湖沼 景观 |
湖泊景观 |
万佛湖 |
|
河流 景观 |
风景河段 |
天堂寨外南河、龙井峡漂流河段等 |
|
瀑布 景观 |
瀑布景观 |
山岳型瀑布:万佛山泻玉瀑布、飞龙瀑布、天河瀑布、香果树瀑布、莲籽瀑布、银弓瀑布、龙井峡(大别山瀑布群) |
表1主要地质遗迹一览表
第十条地质遗迹对比评价
1.地质遗迹综合评价
地质公园面积较大,地质遗迹丰富多样且相对集中,具科研、科普及观赏价值。
(1)科学价值:体现在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完整性四个方面。
地质公园集花岗岩地貌、变质岩构造地貌、火山机构地貌及丹霞地貌于一体;发育有扬子、华北板块的拼合带,具多次开合、多旋回长期发展的历史;发育有较完整的超高压变质带,国内少见。
三个构造分带完整地展示了来源于上地幔——地壳表层的物质组合,各个构造分带的变质、变形痕迹保存完好;变质相从绿片岩相、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到榴辉岩相,是国际上大陆深俯冲和超高压变质岩研究的经典区域;大别山在区域地质构造、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候、水系等方面均处于中国的南北结合部,边际效应强、变异性特征明显,是科普和旅游的理想场所,也是国内外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2)审美价值:体现在自然性和优美性两个方面
地质公园地处大别山腹地,地处华北、华中、华东三大植被区系交汇处,园区平均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植物垂直分带明显、珍稀动、植物丰富的“天然基因库”,形成一个各物种之间结构完整、关系协调的生态系统。地质公园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天然原始性。地质公园内,花岗岩地貌集雄、奇、险、幽、秀于一体,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3)科普教育价值:大别山地球演化有26亿年,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极为丰富,地层年代从新太古代大别杂岩到中、新生代砂岩、粘土均有分布;从岩石学上,三大岩石类型均出露,变质岩由深到浅,年代从新太古到新、中生代;岩浆岩从新太古代到第三纪均有活动记录,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强烈、与园区地貌形成直接相关的为新元古代晋宁期岩浆活动和中生代燕山中晚期岩浆活动;沉积岩从中生代到新生代均有分布;构造上既有区域上的深大断裂(如磨子潭晓天断裂)和区域褶皱(如诸佛庵复式向斜),也有露头尺度褶皱、韧性滑断等;地貌上既有高山峡谷也有低山丘陵。地质公园就是一部地质大百科全书,为地质科学爱好者提供一个理想的科普平台。
(4)旅游开发价值:地质公园涵盖了花岗岩、变质岩、火山岩及沉积岩地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融合园区内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及人文景观,构成了蔚为壮观的旅游资源体系。地质公园各园区面积适中,景点丰富集中,便于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和管理,每个景区的游程均在半天到一天,游人在欣赏大自然秀美风光的同时,能激发科学兴趣,领悟地学知识,同时强化对地质遗迹、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地质公园本身还将作为科考、科研、科教和科普的基地。
2.地质遗迹对比评价
本地质公园与区域内天柱山地质公园比较是有一定区别的:
(1)本公园花岗岩地貌的地质公园位于北大别构造带的核部,而天柱山位于大别山超高压带与北大别构造带的结合部位;本公园是集花岗岩地貌、变质岩地貌、地质构造地貌、火山岩地貌及丹霞地貌于一体综合性园区,天柱山地质公园是超高压变质带、古生物化石和花岗岩地貌的公园。花岗岩地貌地质遗迹等级为国家级。
(2)本公园花岗岩地貌景观类型与天柱山一样,但以锥状峰、怪(巧)石为特色。
(3)本公园岩体形成年龄较天柱山稍晚。本公园花岗岩地貌的主体是燕山晚期细粒含斑钾长花岗岩(万佛山)和二长花岗岩(天堂寨),而形成天柱山花岗岩地貌的主体是燕山晚期二长花岗岩。
其它如辽宁丹东凤凰山、鞍山的千山,山东青岛的崂山,陕西的华山,河南的鸡公山,湖北的九宫山,安徽的黄山,湖南的衡山,江西的三清山,浙江的天台山,福建的天姥山、清源山等在大地构造位置、岩石特征、形成年代等均有所不同。
万佛山、天堂寨、天柱山地质公园对比见表2。
表2本区与天柱山地质公园典型花岗岩体特征对比表
岩体 组成 |
万佛山 |
天堂寨 |
天柱山 |
||
塔畈岩体 |
猪头尖岩体 |
天堂寨岩体 |
响肠 岩体 |
天柱山岩体 |
|
出露 面积 |
15平方千米 |
5平方千米 |
37平方千米 |
70平方千米 |
50平方千米 |
主要岩石类型 |
石英二长岩 |
细粒含斑钾长花岗岩 |
二长花岗岩 |
石英二长岩 |
二长花岗岩 |
花岗岩类型 |
I型 |
S型 |
S型 |
I型 |
S型 I型 |
同位素年龄 |
130 |
121.6(本次测定) |
123.4~131.4 |
1.28 |
1.28 |
地貌类型 |
低山丘陵 |
中低山(近南北向长条状) |
中低山(近圆状) |
低山 丘陵 |
中低山 |
围岩层位 |
大别山杂岩 |
大别山杂岩 |
超高压变质带 |
||
最高海拔 |
1539米(细粒含斑钾长花岗岩) |
1729.13米(粗粒似斑状花岗岩) |
1489.8米(二长花岗岩) |
||
特色景观 |
花岗岩峰丛 |
花岗岩峰丛 |
花岗岩峰丛 |
||
大地构造位置 |
北大别构造带 |
北大别构造带 |
超高压变质带北侧、郯庐深断裂西侧 |
本公园丹霞地貌与福建武夷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地质公园在大地构造位置、体态规模、岩石特征、形成年代等均有所不同。总体上本公园丹霞地貌规模较小,山体浑圆,切割深度不大,属于丹霞地貌发育的幼年期,但也不乏经典丹霞景观,大型的塌落洞穴、体量巨大的单斜山地貌在区域上是少见的。
第四章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
第十一条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
地质公园除地质地貌景观外,其他景观资源可分为自然与人文两大类,5个亚类,几百个单体景观,内容丰富。其中自然景观分2个亚类,现列表分述见表3。
表3其他自然景观分类表
1.天堂寨主园区 |
|||
大类 |
亚类 |
基本 类型 |
代表性景观 |
其他自然景观 |
水体 |
江河、溪流 |
龙井河溪、里南河、绿竹河、龙井河 |
湖泊 |
响洪甸水库(将军湖) |
||
生物 |
珍稀动、植物 |
银杏、水杉、银缕梅、大别山五针松、连香树、香果树、金钱松、金钱豹、动物大鲵、鸢、赤腹鹰、雀鹰、红隼、勺鸡、白冠长尾雉 |
|
2.白马尖分园区 |
|||
其他自然景观 |
水体 |
江河、溪流 |
东淠河、白马河、马槽河、陡沙河 |
湖泊 |
佛子岭水库 |
||
生物 |
珍稀动、植物 |
银杏、水杉、银缕梅、大别山五针松、连香树、香果树、金钱松、金钱豹、大鲵、鸢、赤腹鹰、雀鹰、红隼、勺鸡、白冠长尾雉 |
|
3.万佛湖分园区 |
|||
其他自然景观 |
水体 |
江河、溪流 |
河棚河、晓天河、毓秀河 |
湖泊 |
龙河口水库(万佛湖)、清心湖 |
||
生物 |
珍稀动、植物 |
银杏、水杉、银缕梅、大别山五针松、连香树、香果树、金钱松、金钱豹、动物大鲵、鸢、赤腹鹰、雀鹰、红隼、勺鸡、白冠长尾雉 |
|
4.皖西避王岩分园区 |
|||
其他自然景观 |
水体
|
江河、溪流、潭 |
五彩溪、石笋河、东笋湿地、阳泉三潭 |
湖泊 |
玉琴湖、瑶池 |
||
生物 |
珍稀动、植物 |
银杏、水杉、银缕梅、大别山五针松、连香树、香果树、金钱松、安徽麝、动物大鲵、鸢、赤腹鹰、雀鹰、红隼、勺鸡、白冠长尾雉 |
第十二条人文景观及评价
人文景观大致划分为3个亚类,8~10种基本类型,上百种代表性景观。评价: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文化底蕴深厚与自然人文相得益彰。各景区人文景观详见表4。
表4其他自然景观资源分类表
1.天堂寨主园区 |
||||||
大类 |
亚类 |
基本 类型 |
代表性景观 |
|||
人文景观 |
建筑 |
工程 景观 |
响洪甸蓄能电站、大坝、丰坪湖电站 |
|||
宗教 |
千年古刹白马寺、水晶庵、黄巢尖大庙 |
|||||
红色 文化 |
刘邓大军前线指挥所纪念馆 |
|||||
古民居 |
南河、八湾明清古民居 |
|||||
古迹 |
遗址 |
徐寿辉起义军古炮台、造钱坳、神谷仓 |
||||
风物 |
节假 庆典 |
天堂寨六月初六天贶节、六剧、齐云山炒茶工艺 |
||||
民俗 |
思帝乡锣鼓、打花棍、水晶庵庙会、黄巢尖庙会、皖西大别山民歌会 |
|||||
地方 人物 |
农民领袖徐寿辉、马朝柱、梁武帝萧衍 |
|||||
地方 特产 |
皖西玉、六安瓜片、山核桃、干笋、蕨菜、油茶 |
|||||
2.白马尖分园区 |
||||||
人文 景观 |
建筑 |
工程 景观 |
佛子岭水库、电站 |
|||
文娱 建筑 |
环翠园(大别山民俗文化苑) |
|||||
宗教 |
多云寺、镇桥尼姑庵 |
|||||
红色 文化 |
上土市烈士墓、西镇暴动遗址(附近)、皮旅青枫岭战斗旧址(景区北)、堆谷山苏维埃政府旧址 |
|||||
古民居 |
石坎崖中古民居 |
|||||
古建筑 |
四望山古城堡、泗州坟塔、明代石拱桥 |
|||||
古迹 |
遗址 |
宋至清和尚墓群、怀氏探花府、九龙寺遗址 |
||||
风物 |
民俗、民间文艺 |
迎驾酒传统酿造技艺及习俗、石斛制作技艺、皖西大别山民歌、高腔剧、四弦书、挑花篮 |
||||
地方 人物 |
汉武帝刘彻 |
|||||
地方 特产 |
皖西玉、迎驾贡酒、霍山黄牙、霍山石斛、干笋、茯苓、天麻、乌桕 |
|||||
3.万佛湖分园区 |
||||||
人 文 景 观 |
建筑 |
工程景观 |
龙河口水库千米人工土坝、龙河塔 |
|||
文娱建筑 |
徽萃山林(徽派建筑群) |
|||||
宗教 |
诸佛寺、天佛寺、万佛禅寺、万佛阁 |
|||||
古迹 |
红色文化 |
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旧址、红军医院、抗战九烈士墓 |
||||
古战场 |
峂峂岭古战场 |
|||||
古建筑 |
七门堰 |
|||||
遗址 |
诸佛寺、龙华寺遗址、龙王树遗址 |
|||||
风物 |
民俗、民间文艺 |
小调胡琴书、打花棍、挑花篮、闹花船、高腔剧、舒城小兰花茶制作技艺 |
||||
地方人物 |
周瑜、李公麟 |
|||||
地方物产 |
山核桃、干核桃、乌桕、油茶、舒城小兰花茶 |
|||||
4.皖西避王岩分园区 |
||||||
人 文 景 观 |
建筑 |
宗教 |
庆云寺、观音岩 |
|||
红色文化 |
刘邓大军三纵指挥部旧址 |
|||||
古迹 |
古建筑 |
涂氏家庙、毛坦厂明清古民居(附近)、朱家祠堂 |
||||
遗址 |
古栈道、古城墙 |
|||||
风物 |
民俗、民间文艺 |
庐剧、彩灯民俗狂欢节 |
||||
地方人物 |
朱蕴山、涂宗瀛、张献忠、刘铭传、喻本亨、喻本元 |
|||||
地方特产 |
茶叶(东石笋野生翠芽、铁桂兰)、黄精、丹参、半夏、假山石、石雕、根雕 |
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第十三条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
总体布局划分为“四园十一景”。
1.总体布局
一个主园区:天堂寨园区。
三个分园区:白马尖分园区、万佛湖分园区、皖西避王岩分园区。
十一个景区:天堂寨景区、燕子河大峡谷景区、红石谷景区、白马尖景区、铜锣寨景区、佛子岭景区、万佛湖景区、万佛山景区、皖西避王岩景区、东石笋景区、嵩竂岩景区。
2.园区、景区划分
天堂寨主园区由天堂寨、燕子河大峡谷、红石谷3个景区组成;白马尖分园区由白马尖、铜锣寨、佛子岭3个景区组成;万佛湖分园区由万佛湖、万佛山2个景区组成;皖西避王岩分园区由皖西避王岩、东石笋、嵩竂岩3个景区组成。
(1)天堂寨主园区
天堂寨景区面积20.53平方千米,是一个以中生代花岗岩山岳型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有:花岗岩地质遗迹——花岗岩峰丛、怪石、洞室、峡谷等,水文地质遗迹:溪、瀑布、潭、池等;它为花岗岩地貌形成等大区域演化过程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提供重要地质证据。是生态旅游、科学考察和度假避暑之胜地。景区基础上建设完善,主要有:服务区、大门、景区碑、旅游步道、栈道、观景平台、解说牌、地质博物馆、科普放映厅等,满足游客的需求。
燕子河大峡谷景区面积1.51平方千米,是一个以花岗岩地区峡谷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有:大别杂岩、断崖瀑布、峡谷等。蕴含丰富地质科学知识,让游人在清闲优雅的河谷之旅中,增强认知地球、诠释自然的情趣。景区基础上建设比较完善,主要有:服务区、大门、景区碑、旅游步道、栈道、观景平台、解说牌等,基本满足游客的需求。
红石谷景区面积12.65平方千米,是一个以火山岩地貌、峡谷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有:峡谷、断崖、火山岩地貌、变质岩构造地貌、碱性火山岩峰从地貌和洞室等。其裸露地表的岩层呈现红色、赤红色,尤其以石板河一带最为特别、最有观赏价值。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主要有:服务区、大门、景区碑、旅游步道、栈道、观景平台、解说牌等,基本满足游客的需求。
(2)白马尖分园区
白马尖景区面积72.72平方千米,是一个以中生代花岗岩山岳型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有:花岗岩峰丛地貌、中山地貌,峡谷瀑布群等。大别山脉,白马尖一峰突起,大气磅礴,具高、雄、险特为一体的独特形象,是休闲、探险、观光、科普、红色旅游、农业旅游、地质研究、循环经济试点、植物基因库、艺术家创作栖息地。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但龙井峡谷一带还有待开发,主要有:服务区、大门、景区碑、旅游步道、栈道、观景平台、解说牌、地质陈列室、世界名瀑布展览馆等,基本满足游客的需求。
铜锣寨景区面积21.02平方千米,是一个以中生代花岗岩山岳型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有:花岗岩峰丛地貌、马槽河大峡谷、温泉等。铜锣寨园景区以山岳文化为主题,融自然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森林群落原始,环境清幽,奇松怪石,生态系统稳定。突出景区山岳文化,突出峡谷风貌,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但马槽河大峡谷一带还有待开发,主要有:服务区、大门、景区碑、旅游步道、栈道、观景平台、解说牌等,基本满足游客的需求。
佛子岭景区面积27.97平方千米,是一个以变质岩构造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景区。主要地质遗迹有:变质岩构造地貌、断陷盆地、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拼合带等。佛子岭景区是一个具有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突出的科考价值,丰富的佛子岭水库历史渊源以及自然景观资源相结合的观光、休闲的目的地。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主要有:旅游步道、栈道、解说牌等。
(3)万佛湖分园区
万佛湖景区面积78平方千米,是以侏罗系火山岩地层与火山机构地貌、万佛湖水景群岛为特色的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有:侏罗系火山岩地层与火山机构地貌等。以碧湖千岛为特色,集观光、休闲度假及因兴修龙河口水库而形成湖泊景观的历史文化为一体的湖泊型旅游胜地。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主要有: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大门、景区碑、旅游步道、解说牌、龙河口水库纪念馆(含地质博物馆)等,满足游客的需求。
万佛山景区面积20平方千米,是一个以中生代复式花岗岩山岳型地貌的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类型:花岗岩地貌有花岗岩峰丛、怪石、洞室、峡谷等;水文地质遗迹:溪、瀑布、潭、泉、池等。它为花岗岩地貌形成等大区域演化过程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景区基础设施正在升级改造中,主要有:服务区、大门、接待中心、停车场、景区碑、旅游步道、防火道路、客运索道、解说牌等,基本满足游客需求。
(4)皖西避王岩分园区
皖西避王岩景区面积6.54平方千米,是一个以丹霞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有:一线天、丹崖绝壁、巨大塌落洞穴等。险峻奇特的丹霞地貌以及积淀的丰厚人文历史,皖西避王岩景区是一部久远的沉积地质史书。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主要有:服务区、大门、景区碑、旅游步道、栈道、观景平台、解说牌、滑道等,基本满足游客的需求。
东石笋景区面积12.25平方千米,是一个以变质岩构造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有:变质岩构造地貌、东、西石笋岩柱等。是一个山水环境优美突出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观光休闲景区,融合自然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森林群落原始,环境清幽,奇松怪石,生态系统稳定。突出景区山岳文化,突出自然风貌,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主要有:服务区、大门、景区碑、旅游步道、滑道、空中栈道、栈道、观景平台、解说牌等,基本满足游客的需求。
嵩寮岩景区面积0.85平方千米,是一个以丹霞地貌为主的地质公园。主要地质景观:丹霞地貌、单面山、巨大的塌落洞穴,穴内景观主要包括石鼓、七星灯、龙床、观音洞、嵩寮泄乳)、江淮第一岩等,是对避王岩景区丹霞地貌景观的补充。景区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主要有:大门、景区碑、旅游步道、栈道、观景平台、解说牌等。
第十四条功能区划分
依据土地使用功能的差别、地质遗迹保护的要求,结合科普教育、社区发展和旅游活动的需求,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各景区划分为如下功能区:地质遗迹景观区面积56.419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20.59%,自然生态区面积205.961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75.16%,人文景观区面积0.529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0.19%,综合服务区(含门区、游客服务、科普教育、公园管理功能)面积1.975平方千米,占公园面0.72%,居民点保留区面积9.156平方千米,占公园面积3.34%。其中综合服务区以天堂寨景区、皖西避王岩景区、万佛湖景区、白马尖景区服务区为主,其他景区服务区为辅。
各景区功能区划分的分区说明如下:
1.天堂寨景区(20.53平方千米)
综合服务区:共两处,一处位于(里南河)景区新大门处,是景区管理中心。功能主要为公园办公区、入口接待处、旅游服务等,景观有滨河景观带、博物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纪念馆等,园内服务区面积0.073平方千米。另一处位于虎形地,面积0.021平方千米,是景区主要集散地之一。
地质遗迹景观区:分布于景区白马峰、瀑布群、天堂寨等三处,面积共计2.56平方千米。
人文景观区:位于白马寺。面积0.023平方千米。
自然生态区:除以上分区外的的区域,面积17.853平方千米。
2.红石谷景区(12.65平方千米)
综合服务区:位于黄林,包括景区大门、咨询中心、管理处、停车场等,面积0.034平方千米。规划于景区南端新建综合服务区包括景区大门、咨询中心、停车场等,面积0.006平方千米。
地质遗迹景观区:分布于景区龙井沟,面积5.30平方千米。
居民点保留区:主要分布于齐云村、塔院子、干沟冲、土地岭、灯盏窝、燕鹅冲等居民居住集中区,面积0.23平方千米。
自然生态区:除以上分区外的的区域,面积7.08平方千米。
3.燕子河大峡谷景区(1.51平方千米)
综合服务区:分别位于仙境宾馆、仙境度假村、景区东门以及里团山四处,设施包括景区大门、住宿、咨询中心、管理处、停车场、滑道站等,面积0.063平方千米。
地质遗迹景观区:景区南部地质遗迹集中区,面积0.331平方千米。
居民点保留区:主要分布于茶卜路一线,面积0.014平方千米。
自然生态区:除以上分区外的的区域,面积1.102平方千米。
4.白马尖景区(72.72平方千米)
综合服务区:分为白马尖服务区和龙井峡服务区。白马尖服务区位于龙门,面积0.072平方千米,包括景区管理处、景区大门、住宿、地质展览馆等;龙井峡服务区位于安家岭,面积0.02平方千米,拟建世界名瀑布视频展览馆。新建白马尖南坡服务区和广家河服务区,面积0.021平方千米。服务区包括景区大门、游客咨询中心、景区大门等。
地质遗迹景观区:位于白马尖和龙井峡谷,面积13.16平方千米。
居民点保留区:主要分布于宋家湾、汤家湾、金竹坪、月形地、干塘湾、黄杨坪、石家老屋、铜鼓地、老庙塆等居民集中居住区,面积0.60平方千米。
自然生态区:除以上分区外的的区域,面积58.847平方千米。
5.铜锣寨景区(21.02平方千米)
综合服务区:主要位于前寨门和后寨门,包括管理中心、游客咨询中心等,面积0.02平方千米。
地质遗迹景观区:主要位于铜锣寨,面积1.44平方千米。
居民点保留区:主要分布于船仓村东岔河至马槽河以西的各居民组等居民集中居住区,面积2.90平方千米。
自然生态区:除以上分区外的的区域,面积16.66平方千米。
6.佛子岭景区(27.97平方千米)
综合服务区:拟设于佛子岭渔场北部,包括游客服务咨询、地质博物馆、管理处等,面积0.17平方千米。拟设石笋冲服务区包括游客服务咨询、食宿等,面积0.04平方千米。
地质遗迹景观区:位于佛子岭岩群浅变质岩剖面和石笋,面积2.37平方千米。
居民点保留区:主要分布于佛子岭水电站家属区、老丫湾、王家湾、龙门坎等居民集中居住区,面积0.59平方千米。
人文景观区:佛子岭水电站、大坝,面积0.17平方千米。
自然生态区:除以上分区外的的区域,面积24.63平方千米。
7.万佛湖景区(78平方千米)
综合服务区:位于万佛湖北岸,面积1.20平方千米,包括景区管理机构、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大门、住宿等。
地质遗迹景观区:位于景区南部、西部和火山口区域,面积18.82平方千米。
人文景观区:龙河口大坝,面积0.20平方千米。
居民点保留区:景区内居民点分布分散,总面积4.47平方千米。
自然生态区:除以上分区外的区域,面积53.31平方千米。
8.万佛山景区(20平方千米)
综合服务区:景区外设于晓天镇平田处,景区内设于黑林窝,面积0.10平方千米,包括景区管理处、游客咨询中心等。
地质遗迹景观区:景区东部地质遗迹集中区,面积9.45平方千米。
居民点保留区:区内居民大部已搬迁,原居民点作为管理服务设施。
人文景观区:分布于抗战烈士墓、红军医院旧址,面积0.11平方千米。
自然生态区:除以上分区外的的区域,面积10.34平方千米。
9.皖西避王岩景区(6.54平方千米)
综合服务区:分为东区大裂谷服务区和洪山寨服务区,面积总计0.033平方千米,包括景区大门、主碑、游客咨询中心、医疗室等。
地质遗迹景观区:分布于景区洪山寨和大裂谷地质遗迹集中区,面积0.66平方千米。
居民点保留区:分布于长河冲、庙庄子,面积0.14平方千米。
人文景观区:大雄宝殿人文景观区,面积0.011平方千米。
自然生态区:除以上分区外的区域,面积5.696平方千米。
10.东石笋景区(12.25平方千米)
综合服务区:分为三个区域,北区为游客服务中心,包括主碑、景区大门、停车场等,中区南区为住宿区,面积总计0.062平方千米。
地质遗迹景观区:景区中部地质遗迹集中区,面积2.29平方千米。
居民点保留区:主要分布于东石笋村、大槐树、董家圩、笋坎、朱氏祠等居民集中居住区,面积0.18平方千米。
人文景观区:张家店战斗纪念馆,面积0.009平方千米。
自然生态区:除以上分区外的区域,面积9.709平方千米。
11.嵩寮岩景区(0.85平方千米)
综合服务区:设于双蟾寺及景区南门,面积计0.04平方千米,包括景区大门、主碑、游客咨询中心等。
地质遗迹景观区:雌蟾、雄蟾、子蟾、猫岩,总面积0.038平方千米。
居民点保留区:分布于施家冲、汪家榜、二房院子,面积0.032平方千米。
人文景观区:位于朱蕴山纪念馆,面积0.006平方千米。
自然生态区:除以上分区外的区域,面积0.734平方千米。
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
第十五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
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274.04平方千米,根据《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指南》,对地质公园具有代表性的地质遗迹景点进行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的分级划分,划分级别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其中,一级保护区4.152平方千米,二级保护区3.037平方千米,三级保护区37.135平方千米,一般保护区229.716平方千米。
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各级保护区划分如下:
1.天堂寨景区
一级保护区:瀑布群保护区,面积0.319平方千米。
三级保护区:马头峰保护区、天堂寨主峰保护区、白马峰保护区,总面积2.246平方千米。
2.燕子河大峡谷景区
一级保护区:九天仙瀑保护区,面积0.031平方千米。
三级保护区:大峡谷保护区,总面积0.30平方千米。
3.红石谷景区
一级保护区:红石谷保护区,面积0.459平方千米。
三级保护区:龙井沟保护区,总面积4.893平方千米。
4.白马尖景区
一级保护区:龙井峡谷保护区,面积0.99平方千米;白马尖保护区,面积0.94平方千米。
三级保护区:白马尖外围保护区,面积4.63平方千米。
5.铜锣寨景区
二级保护区:铜锣寨保护区,面积1.439平方千米。
6.佛子岭景区
一级保护区:佛子岭岩群剖面保护区,面积0.638平方千米。
二级保护区:褶皱构造观察点保护区,面积1.588平方千米。
7.万佛湖景区
一级保护区:榴辉岩保护区,面积0.1平方千米。
三级保护区:梅山保护区、火山口保护区、龙眠保护区,总面积13.214平方千米。
8.万佛山景区
一级保护区:老佛顶保护区,面积0.675平方千米。
三级保护区:万佛山保护区,面积8.881平方千米。
9.皖西避王岩景区
三级保护区:洪山寨保护区、大裂谷保护区,总面积0.653平方千米。
10.东石笋景区
三级保护区:东石笋保护区,面积2.29平方千米
11.嵩寮岩景区
二级保护区:雄蟾保护区、雌蟾保护区、猫岩保护区,总面积0.01平方千米。
三级保护区:嵩寮岩洞保护区、沉积岩组构观察点保护区,总面积0.028平方千米。
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拐点坐标表见附表3。
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勘界立标工作如下:
1.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天堂寨主园区
针对天堂寨主园区勘界后边界点90个,预设界桩60个。其中边界界桩点60个。天堂寨景区主要拐点为22个,燕子河大峡谷主要拐点为16个,红石谷景区边界主要拐点为22个。
2. 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白马尖分园区
针对白马尖分园区勘界,标识其边界主要拐点58个,其中佛子岭景区边界主要拐点16个,白马尖景区边界主要拐点21个,铜锣寨景区边界主要拐点21个。
3.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万佛湖分园区
针对万佛湖分园区的勘界,标识其边界主要拐点37个,其中万佛山边界主要拐点19个,万佛湖边界主要拐点18个。
4.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皖西避王岩分园区
针对皖西避王分园区的勘界,标识其边界主要拐点56个,其中皖西避王岩景区边界主要拐点19个,东石笋景区边界主要拐点27个,嵩寮岩景区边界主要拐点10个。
公园地质勘界立标拐点坐标表见附表1。
第十六条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1.一级保护区
可以设置必要的游赏步道和相关设施,但必须与景观环境协调,严格控制游客数量,禁止机动交通工具进入。
2.二级保护区
允许设立少量的、与景观环境协调的地质旅游服务设施,不得安排影响地质遗迹景观的建筑,合理控制游客数量。
3.三级保护区
可以设立适量的、与景观环境协调的地质旅游服务设施,不得安排楼堂馆所、游乐设施等大规模建筑。
第十七条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公园对一级保护区内易受损伤的地质遗迹和不在本级别保护区内的国家级及省级地质遗迹单点进行特殊保护。
保护方案:1.地方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要重视,严格贯彻执行《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成立由公安部门配合的保护机构;2.聘请有关专家,加大对地质遗迹的研究、宣传保护力度,建立保护区巡逻制度;3.对有些特殊易损坏的地质遗迹点适当限制游客数,设置隔离防护围栏,并制定专人负责制度等。如万佛湖景区的麻岩岭—华庄榴辉岩出露区(点),2011年已设置了保护围栏。
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第十八条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1.地质公园的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可根据各园区的不同情况,采用线路法和面积法等方法进行测算:通过估算,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日环境容量为6.35万人次,根据园区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可游天数按210天计,测量结果为年环境容量约1348.5万人次/年。
表5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表
景区名称 |
日容量(万人次) |
年容量(万人次) |
天堂寨景区 |
1.5 |
330(旅游天数以210天计) |
燕子河大峡谷景区 |
0.35 |
73.5(旅游天数以210天计) |
红石谷景区 |
0.5 |
105(旅游天数以210天计) |
白马尖景区 |
0.55 |
115.5(旅游天数以210天计) |
铜锣寨景区 |
0.45 |
94.5(旅游天数以210天计) |
佛子岭景区 |
0.3 |
63(旅游天数以210天计) |
万佛湖景区 |
1.5 |
315(旅游天数以210天计) |
万佛山景区 |
0.5 |
105(旅游天数以210天计) |
皖西避王岩景区 |
0.3 |
63(旅游天数以210天计) |
东石笋景区 |
0.3 |
63(旅游天数以210天计) |
嵩竂岩景区 |
0.1 |
21(旅游天数以210天计) |
总计 |
6.35 |
1348.5 |
2.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1)全面停止区域内的森林采伐
实施绿化工程和经济林基地工程,建设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体的林业生态重要屏障。陡坡地逐步进行退耕还林,恢复和增加植被。
(2)加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森林环境监测体系建设,认真编制和执行森林经营方案,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实现资源监测管理网络化。
(3)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
生物物种资源的开发应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野生生物资源开发管理。
(4)加强矿产资源的规划管理
严禁在公园内新设探矿权和采矿权;严禁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和易导致自然景观破坏的区域采石、取木;做好遗留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5)严格保护水资源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加快公园污水处理设施、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
(6)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用、建、管制度,明确土地承包者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冻结征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建设项目确需占用生态用地的,应严格依法报批和补偿,确保恢复面积不少于占用面积。
(7)加强执法力度,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法制轨道,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规、法律,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犯罪行为。
(8)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树立“爱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意识,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园区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十九条灾害防治
1.地质灾害
地质公园处于山区,构造强烈,降雨丰沛,区划上多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现在六安市各县区在2011年之前都己分别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各园区应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严格执行规划,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从事诱发灾害的各种活动,加强植被固体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延缓和逐步消除灾害隐患,定期检测公园内地质灾害隐患点。
2.森林火灾防治
地质公园森林茂密,秋冬与早春季节存在火灾隐患,景区重视防火宣传力度,在游客进山路口,必须设置醒目的严防火灾提示牌,播放森林防火语音,强化火源管理,并严禁火种进山。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与维修,如瞭望塔、防火道、蓄水池、干粉灭火器等,现有防火道应有专人负责清理,护林队应定期巡逻,定期进行防火演练,必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构建森林防火系统。制定专门的预警方案。
3.有害生物防治
公园组织农业、林业及相关科研部门,建立生物灾害预测点、生物灾害实验室、生物灾害检疫检验室等生物灾害预防设施,一方面,对林木种苗和木材、农产品进行产地和调运检疫,发现新传入的危险性病虫害,应当及时采取严密封锁、扑灭措施,不得将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出。另一方面,加强进境林木种苗和木材、农产品的检疫工作,防治境外有害生物传入,同时还要综合分析各地测报数据,定期分别发布全国和本行政区域的森林有害生物特别是松材线虫的中、长期趋势预报,并提出防治预案。
4.游客安全防护
在可能发生发生地质灾害或威胁游客安全的景点和游览线路上,在显著地点设置警示牌,采取严格防御措施,建设相应配套设施以确保游客安全。
各景区在加大巡逻的基础上,在景区入口设立游客须知,在大门口、停车场以及游客必经之地安置了视频监控头。景区常年开展职工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对游客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安全防范、应急救援等演练活动,以增强员工和游客的安全责任意识。
第二十条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1.植物
地质公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16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水杉、银缕梅、大别山五针松;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香果树、金钱松、香榧、鹅掌楸、厚朴、凹叶厚朴、香樟、榉树、野大豆、黄檗、莲等12种;省级保护植物有三类杉、领春木、天竺桂、天目兰、大别山小兰、小花兰、天目木姜子等30余种。白马尖、铜锣寨景区有“软黄金”之称的霍山石斛,全国特有的中药材断血流和享有盛名的大别山灵芝。大别山气候湿润,群山云雾缭绕,是茶叶生长的好地方。地质公园内名茶荟萃,品质优异,其中的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翠眉、舒城兰花、华山银毫被誉为茶中“五朵金花”誉满中外。
表6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一览表
种名 |
种拉丁学名 |
性质 |
银杏 |
Ginkgo biloba linn |
国家 一级 |
大别山五针松 |
P.dabeshanensis Cheng et Law |
国家 一级 |
银缕梅 |
Shaniodendron subaequale(Hung T.Chang)m.B.Deng,H.T.Wei&X.Q.Wang |
国家 一级 |
水杉 (栽培) |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 |
国家 一级 |
霍山石斛 |
Dendrobium huoshanense C.Z.Tang et S.J.Cheng |
国家一级 |
中华猕猴桃 |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
国家 二级 |
金钱松 |
Pseudolarix amabilis(Nelson)Rehd |
国家 二级 |
香果树 |
Emmenopterys henryi Oliv. |
国家 二级 |
榧树 |
C.sinensis(Rehd.et wils.)Li |
国家 二级 |
红豆杉 |
Taxus chinesis(Pilger)Rehd. |
国家 二级 |
春兰 |
Cymbidium goeringii |
国家 二级 |
鹅掌楸 |
Liriodendron chinense(Hemsl.)Sarg. |
国家 二级 |
蕙兰 |
Cymbidium faberi Rolfe |
国家 二级 |
厚朴 |
Houpoea officinalis |
国家 二级 |
大叶榉树 |
Zelkova schneideriana Hand.-Mazz. |
国家 二级 |
连香树 |
Cercidiphyllum jponicum Sium Sieb.et Zucc |
国家 二级 |
天竺桂 |
C.japonicum sieb |
国家 二级 |
2.动物
地质公园内有水陆栖野生脊椎动物200余种,其中珍稀动物种类相当丰富,有国家级保护动物18种,省级保护动物34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安徽麝、白冠长尾雉、小灵猫、穿山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鸢、赤腹鹰、雀鹰、红隼、领角鸮、红角鸮、勺鸡、斑头鸺鹠、蓝翅八色鸫、豹、水獭、虎纹蛙等;省级一级保护动物有凤头鹃、花面狸、豹猫等18种;省级二级保护动物有中华蟾蜍、狗獾等16种。
表7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一览表
动物名 |
学名 |
性质 |
大鲵 |
megalobatrachus japonicus davidianus |
国家 二级 |
中华大蟾蜍 |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
国家 二级 |
虎纹蛙 |
Rana tigerina rugulosa |
国家 二级 |
苍鹰 |
Accipiter gentiles schvedowi |
国家 二级 |
赤腹鹰 |
Accipiter soloensis |
国家 二级 |
红隼 |
Falco tinunculus |
国家 二级 |
白冠长尾雉 |
Syrmaticus reevesii |
国家 一级 |
穿山甲 |
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 |
国家 一级 |
小灵猫 |
Viverricula indica |
国家 一级 |
安徽麝 |
moschus anhuiensis |
国家 一级 |
3.保护措施
(1)景区内设置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严禁滥采乱伐林木、严格管控捕猎行为。
(2)应开展相关珍稀动植保护的专题研究,重点研究珍稀物种的数量、分布、栖息地等。
(3)对珍稀濒危动植物实行就地保护、异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引种繁育研究工作。
第二十一条人文景观保护
1.园区内重要的人文景观
公园内主要的保护对象有:
天堂寨景区:尚存的如跑马厅、议事厅、造钱坳、神谷仓、插旗石、古炮台、饮马池、舞剑峰、天堂寨石屋等遗址以及南河和八湾的明清古民居、千年古刹——白马寺及刘邓大军指挥部纪念馆等。
红石谷景区:始建于西汉天凤年间(公元14-19年)水晶庵(亦称水晶寺)及中国十大名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等。
白马尖景区:多云尖上的多云寺,相传始于汉初,几经兴废,现已修复。白马尖园区内四望山古城堡,是省级保护文物单位。堆谷山苏维埃政府旧址,为安徽省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所在地。
铜锣寨景区:景内尚有:泗洲坟塔,龙兴寺大庙遗址、古石臼,宋末元初古战场、宋至清代和尚墓群、明代石拱桥、清乾隆时期吏部尚书金光悌读书处、马槽河大峡谷石坎崖中古民居等众多古代遗迹遗址。景区附近还有西镇暴动(1929年)旧址,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皖西第一个红色政权——西镇革命委会员,现已建立了纪念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佛子岭景区:佛子岭水库大坝长510米,高75.9米,是新中国建设的第一座连拱坝,坝上刻有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题字,享有“亚洲第一坝”、“远东第一坝”的美名。始建于南宋的佛教名寺九龙寺遗址。
万佛湖景区:有世界第一人工土坝—龙河口水库大坝和磨崖石刻、龙河塔、徽萃山林(徽派建筑群)、万佛禅寺、万佛阁、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部旧址、龙华寺遗址、龙王树遗址、观音洞等古迹。
万佛山景区: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去九华山途中,曾在此修炼的乔觉洞;明朝时兴建的诸佛寺、天佛寺,太平天国古栈道遗迹、三国时留有咚咚岭古战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区内曾建有红军后方医院遗址,景区大门一侧山坡上还建有抗战九烈士墓等。
皖西避王岩景区:源于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有大王井、藏宝阁、点将台等遗址。
东石笋景区:有庆元寺古庙,有羊破寨,响锣寨等古战场遗址,现存古神道、古城墙、古炮烟云石、五角老羊石及汇仙台、游仙洞、响锣石等遗址需开发保护。景区附近全长1.3千米的毛坦厂镇明清古民居,有清代道光年间湖广总督涂宗瀛辞官移民毛坦厂后兴建的涂氏家庙、涂公祠等徽派古建筑,需要保护。涂氏家庙旧址曾是刘邓大军三纵指挥部旧址,陈锡联将军在此指挥过著名的张家店战役、景区附近有大华山佛教圣地,张家店战役纪念碑和刘家(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大圩;民间艺术如根雕、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品如水晶石、标本以及民间戏曲等需要开发保护。
嵩竂岩景区:有一著名人文景观,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辛亥革命老人、民革中央主席朱蕴山的故居坐落于此,兴建了“朱蕴山纪念堂”、“朱蕴山纪念塔”(前国务委员张劲夫题写)及区内双蟾寺等。
2.保护措施
(1)建立景观保护标识系统
沿景观外围边界设立永久性界桩标志,对重点保护的景观分别在景观所在地及景区入口处或路口设立宣传性工艺标牌、引导牌等,对典型人文景观应制作说明牌;
(2)建立巡查检测系统
建立人文景观全区保护监测信息系统,设立监测中心、保护站、监视塔、瞭望塔及巡夜等设施,建成监测信息传递系统;
(3)对地质公园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员工良好的基本素质和建立保护人文景观的理念。
第二十二条课题选择和依据
1.选题原则
为了深入了解本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的价值,更科学地对其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打造科学含量高的地质公园,提高旅游效率,保护游客安全,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本着从前瞻性、实用性、科学性、完整性原则出发,特设置以下科研课题。
2.选题计划
(1)大别山(六安)地质地貌形成原因、演化规律及国内对比研究;
(2)大别山(六安)古地理变迁及古气候演化研究;
(3)地质公园科学解说研究(包括解说员培训、地质博物馆、解说碑牌、科普读物等);
(4)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方法对比研究;
(5)地质公园旅游产品打造和实施问题研究;
(6)数字地质公园建设研究。
第二十三条计划编制
规划按规划年限制定了两个阶段的研究目标。
(1)近期(2018-2022年)
地学研究:大别山(六安)地质地貌形成原因、演化规律及国内对比研究;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方法对比研究。
其它研究:地质公园旅游产品打造和实施问题研究;地质公园科学解说研究;
(2)远期(2023-2025年)
地学研究:大别山(六安)古地理变迁及古气候演化研究。
其它研究: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方法对比研究;地质公园科教旅游一体化建设研究;地质公园信息系统及数字化建设机制研究。
第二十四条近期研究计划的实施
开展《大别山(六安)地质地貌形成原因、演化规律及国内对比研究》,完成论文专著1本,论文2篇,招标科研院所或研究所完成。
开展《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与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方法对比研究》完成论文1篇,委托地勘单位或与科研院校合作完成;
开展《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科学解说研究》,出版地质公园科普系列丛书,委托省内知名大学完成。
开展和大学或研究所合作,邀请相关大专院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到公园内对近期课题进行研究,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保证每年能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一些与大别山科学或旅游相关的论文。
第二十五条研究经费
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渠道筹措科学研究经费:
1.在国家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和安徽省实施的地质遗迹保护项目中,列支一定比例的科学研究经费;
2.争取基础地质研究项目进入国家科研计划,得到国家资金资助;
3.地质公园每年提取门票收入的百分之二作为科研基金;
4.地方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科研宣传费用。
第八章解说系统规划
第二十六条解说系统架构
1.户外解说系统
公园主碑1座,副碑10座,公园综合说明牌71个,景点解说牌476个,交通指示牌354个,科普长廊5座。
2.户内解说系统
地质博物馆4座、科普电影馆4座、陈列室11座。
3.解说出版物
根据不同年龄层和教育层面分别出版:导游手册、地质科普书籍、画册、专题研究著作、地质科普相关音像制品
4.解说人员与设备
每个景区配备解说员6位以上并配备相应的导游解说器,中级导游2名以上。
第二十七条地质公园博物馆及科普影视厅
1.地质博物馆
(1)选址与规模
现有地质博物馆,坐落于主园区天堂寨景区内。2006年12月动工,2007年5月14日完成全部建筑、装潢、布展工作并正式开馆。建筑面积3000平米,主展区1000平米。
近期规划在白马尖新建世界瀑布展览馆,面积2000平方米,皖西避王岩景区新建地质博物馆,面积1500平方米。对已有博物馆进行升级改造,其他景区配备地质陈列室,展区总面积6000平方米。万佛湖景区新建舒城县生态文明教育体验中心和乡村振兴实践教育中心。
(2)布展内容与形式
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包括地质馆、奇石馆两个基本展厅,地质馆以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岩石矿物标本、人文景观四个方面为主题建造;奇石馆集奇石类型、外观收藏和科学研究为一体建造。白马尖景区另增建瀑布馆主要以水文地质景观、世界著名瀑布展示为主题建造。万佛湖景区已建以水文、水利展示为主题的龙河口水库纪念馆,另增建舒城县生态文明教育体验中心,以生物多样性、自然教育、科研科普、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和高校科研院所教学实习研究等为主要功能定位,以生态环境保护宣教、参观、科普、研学和生物多样性展示、自然教育、乡村振兴研究与教育等为主要业态,宣传普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舒城县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成果,适当融入舒城地域文化元素,辅以文创产品和农特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
地质博物馆展示的内容包括:公园的位置、属地特征、公园的地质发展史、地质研究史、主要地质遗迹介绍、公园的划分、地质旅游路线以及动植物资源、人文景观资源等。
2.科普影视厅
科普影视厅分别设置于地质公园博物馆内,由博物馆统一管理。设80个座位,放映技术等级为三级。影视厅播放地质公园相关的景观录像;景区及公园介绍、地质遗迹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普影片;公园科研及教学片;公园及区域矿产资源、人文历史、环境等宣传片。
第二十八条公园主、副碑及综合图文介绍栏
1.主、副碑
近期规划在地质公园主园区天堂寨景区原碑址重建公园主碑,用高15米,宽5米、厚约1米的花岗岩砌筑,中英文篆刻,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在各分园(景)区的入口处已设立的副碑,将全面整修改造,高度不低于2米,就地取材,使其充分反映本地质公园主题、具有地方特色,与环境协调。其正面为地质公园园名,有英文对照。背面刻有简明介绍公园概况和特色的文字,立碑处周围空间大,以便游客拍照留念活动。
2.综合图文介绍栏
各景区均有综合图文介绍栏,设置在门区入口处和旅游线的节点上,介绍公园的地质背景、主要地质遗迹景观和旅游线路等,图文并茂,应经常维护,保持清洁完整。
第二十九条景点、景物解说牌
景点景物解说牌上文字内容包括:景点名称和该遗迹的科学描述、成因、年代、范围、高程、科学价值等。文字要准确、简明、通俗、生动。本地质公园规划要求有中、英、韩、日文对照。图示内容则包括:对景观解说的示意图、素描图或照片,可以是地质构造剖面、地貌特征、微景观放大图等。牌示的材料采取与自然景观相和协调,美观耐用。解说牌规格宜小不宜大,约0.5×0.8米,用材可选择石质或经防腐处理的木质。
地质公园现有景点景物解说牌476块,每年以20%更换,五年全部更换一次。
第三十条公共信息标识牌
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公共信息标识系统包括地质公园标识碑、导向指示牌(交通指示牌、景区导向指示牌)、导游图板(景点导游图板、景区导游图板)、服务类说明牌(环境保护说明牌、服务设施提示牌、求助提示牌)、宣传警示牌。公园已建各类指示牌544个,警示牌181个。
地质公园标识碑:是在各园区介绍公园整体情况的标识牌,包括主要地质遗迹、景观景点特色、分布情况等,共设置标识牌72处,规划增加3处。
导向指示牌:指示通达各园区及服务设施的交通引导牌,放在进入公园的主要道路旁,共设置指示牌301处,规划增加53处。
导游图板:对游客进行提示与引导,放在景区道路重要分岔口附近,共设置图板51处,规划增加以及更新共计76处。
服务类说明牌:建于园区入口处、游客中心、博物馆等处,提供希望或需要让游客了解的各类活动、管理的信息,共设置说明牌156处,规划更新、增加共计167块。
宣传警示牌:用于提示游客环保、爱护遗迹、注意气候(路段)变化等公益性宣传牌,共设置181块,规划根据新旧程度进行重建或者维护。
第三十一条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1.科普图书出版和推广
编制出版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册,规划2018年12月底完成。
编制出版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科普丛书,规划2019年完成。
编制出版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科学解说,规划2020年完成。
编制面向儿童的卡通式读物,设计采用拟人卡通人物,以图片为主,极少文字,规划2021年完成。
推广方案:利用广告、新兴媒体在网络、游客聚集地宣传,向旅行社、散客免费发放导游图,科普图书让游客购买为主。
2.其他形式宣传与推广
制作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DVD科普片以及科普短片在游客聚集点、主流视频网站播放。通过微信、微博和抖音平台进行宣传。
制作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信息及导览手机app供游客随时查询。
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宣传广告,在地方台展播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宣传片。
通过门户网站宣传。
在车站、旅行社、飞机场等节点处加大宣传力度,设置旅游咨询服务,免费向游客提供地质公园旅游景区各种旅游服务信息的宣传画册。
第三十二条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
各园区管理部门指派专人负责定期对解说系统进行巡查,如有毁坏要及时修复或更换;对经风吹、日晒、雨淋后字迹模糊、图案不清的,及时进行及时清洗或更新。
全部或部分更新内容发生变化或现有解说内容不能准确表达景点内涵的解说牌;将损坏的解说牌更换为相同材质和相同风格的解说牌;解说牌每年以20%更换,五年全部更换一次。
第九章科学普及行动
第三十三条中小学生科普活动
教育对象:各园区所在地的居民,当地及周边中小学生。
活动主题:以公园独特的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为依托,重点介绍当地地质情况变迁、花岗岩地貌形成、岩穴晶洞的形成、丹霞地貌景观、瀑布景观的形成演变、风俗民情、革命历史等活动,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对地学知识强烈的求知欲。
活动时间:利用每年的寒暑假期、春游、秋游、世界地球日、环境日等重大节日。规划每年4次乡土科普活动,至少保证学生在小学中学期间分别参加野外考察各一次。
第三十四条大中专学生教学实习活动
根据地质公园的特色,与全国相关高校,尤其是地质、地理、旅游类专业院校,进行协作,建立地貌学、地质学、旅游学等科研教学实习基地,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进一步挖掘地质公园的地质科学价值和人文历史价值,鼓励发表论文、出版著作。
在本规划期限内,各景区根据自身景观特点,建立专项的科研教学基地,组织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
第三十五条社区科普活动
广泛开展社会地质科普活动,既能向公众传播地质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又能推广地质公园,提高公众旅游消费能力,规划期内主要开展的活动内容:
组织科普志愿者,在市科协、地勘单位的指导下开展有地质特色的“科普进社区”活动。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为平台,组织各类宣传活动,发放科普读物。
利用现有科普宣传栏的作用,开拓地质专栏。
邀请地勘单位资深地质人进社区开展主题讲座,通过对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地质现象的现场讲解,让参与者更直观地了解大别山地质遗迹的现状和保护情况。通过活动拓宽民众的地学知识,同时增强大家保护地质遗迹和自然环境的意识。
组建流动奇石馆,经常深入社区举办“大别山奇石巡展”活动,在引起公众兴趣的同时宣传岩石矿物科普知识,达到寓教于游的目的。
第三十六条游客专项科普活动
以浅俗易通、形象生动的手段来向普通游客展示公园内主要旅游资源,通过专项科普活动让游客了解大别山(六安)的地质地貌概况、区域地质发展简史、主要典型地质遗迹资源的形成过程与条件、公园地质科学研究价值等内容,提高游客的科学旅游素养及环境意识,可以加快地质公园的建设。
第十章旅游发展
第三十七条旅游客源市场
根据各旅游景区的近年来接待情况发现,地质公园的游客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增加最快的为天堂寨园(景)区,资料显示2006年—2012年,游客年增长约25%,2012年游客约为30万人次,地质公园2012年总接待量,达到210万人次。
按时间序列法和比例法,地质公园平均游客增长率按约10%预测,至2022年,预测年接待量将超过550万人次,至2025年,预测年接待量将超过720万人次。
根据大别山地质公园的特色、区域位置及知名度,旅游客源市场可分为三级。
一级客源市场:是以园区为中心300千米以内的区域,主要包括六安市周边皖北、江苏和湖北的一些城市和地区,如合肥、安庆、武汉、南京、黄石、黄岗、鄂州、淮南、蚌埠、阜阳等。这是较为稳定的市场。
二级客源市场:是以园区为中心600千米以内的区域,主要包括鄂、豫、皖、赣一些大中城市和地区。这是近期可能有较大突破的市场。
三级客源市场:是以园区为中心1000千米以内的区域,尤其是六安交通能够到达的大中城市(包括合肥新桥机场直达的地方),如北京、上海、厦门、广州以及海外市场等,它们是具有很大开发价值的潜在客源市场或延伸市场,也是着力开拓的市场。
地质公园主要客源市场定位于国内,近年来,对国外的市场开拓也加大了力度,接待了多批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游客,并获得好评。
第三十八条地质公园推广计划
1.分销渠道促进
(1)与周边大中城市旅游企业展开合作,为输送客源量达到某一规模的企业提供适量免费的地质旅游商品,以宣传大别山(六安)地质旅游商品,积极开拓周边市场;
(2)在六安周边县市的主要交通站点设立户外广告、投放宣传材料、设立旅游商品代销处;
(3)在《中国旅游报》等旅游专业媒体上,面向旅游分销商做地质旅游商品广告;
(4)在主要客源地电视台集中时间播放地质旅游商品广告;
(5)通过微信、微博平台和抖音平台为分销商和旅游者提供地质旅游商品的最新动态和价格折扣信息。
2.公共关系和公共信息促销
(1)邀请旅游批发商、零售商、旅游栏目记者、作家、摄影家采风、公众号作者等,在主要客源地的主流媒体、公共网络发布平台上发表地质旅游商品的宣传文章;
(2)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种大型地质旅游纪念品博览会;
(3)管理者和促销人员在名片等公关载体上印制通达线路和地质旅游商品介绍;
(4)积极参加国家文旅部举办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及地区性的旅游展销会、旅游节,在这些场合宣传六安地质旅游商品;
(5)印制地质旅游商品宣传册、地图、T恤等免费赠送的促销材料;
(6)借助名人和公众人物做六安地质旅游商品代言。
3.网络营销
(1)请专家设计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的专业网站,在公园的主页上全面介绍地质公园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情况;
(2)利用微博、微信等推送用于广告目的的折扣信息;
(3)通过旅游网络站点进行旅游商品广告宣传;
(4)通过携程、途牛等热门互联网旅游平台进行旅游服务(如门票预订、自助游定制等);
(5)通过自媒体、网络名人宣传,制造热门话题;
(6)通过旅游类公众号,发布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旅游游记等内容,吸引游客注意。
第三十九条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
1.旅游项目规划的原则
地质公园旅游项目规划充分展示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的自然景观特色,突出学、研项目设计,集参与性、美学性、科普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挖掘人文景观要素,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完善产品谱系,以满足市场需求。
2.旅游产品
主要开发的旅游产品有:
(1)观光旅游产品,观光旅游是处于基本层次的旅游形式。
(2)度假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度假是新兴的一个旅游项目,也是吸引都市人回归自然的主要休闲活动。
(3)专题科考旅游项目。
(4)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民俗型以及娱乐型旅游项目。
(5)体育旅游产品,以环湖马拉松、环湖自行车、环湖健身走、登山、休闲垂钓以及其他一些适合各景区举办的体育项目为载体开发的旅游产品。
3.各(园)景区旅游项目及规划
(1)天堂寨分园区
1)天堂寨景区
开发的旅游项目有:①花岗岩峰丛地貌、峡谷地貌等观光型旅游项目;②专题科考项目有“地表走向地球深处”考察项目;③里南河漂流娱乐型项目;④森林生态旅游项目;⑤虎形地停车场边生态旅游服务项目;⑥景区内老林场闲置空地开发民宿项目;⑦景区公交站对面旅游服务驿站项目;⑧景区虎形地生态监测站后面安农大科学实验基地项目;⑨景区分水岭气象站项目;⑩前畈村李山滑雪场周边珍稀树木回归项目等。
天堂寨除对既有的旅游项目进一步完善外,依托丰富的文化底蕴,着力发展民俗型、度假休闲娱乐型项目:①利用古民居的文化氛围,开展具有特色的农家“十大碗”“吊锅宴”等饮食服务项目,以采茶、植树干农活的方式进行度假休闲活动。②依托每年一度的“天贶节”、“山水文化节”等,开展摄影、读书会来丰富旅游项目。
2)燕子河大峡谷景区
燕子河景区面积较小,旅游项目主要为2条观光类型,①绿竹河谷游览观光项目,②天坑构造景观游览观光项目。
景区规划的旅游项目主要为休闲度假与娱乐为一体的项目,拟建激流勇进漂流项目、增加发展体育运动的羽毛球、保龄球等运动场馆与设施,使游客乐于游玩于山水之间,物我两忘,达到休闲养生的目的。
3)红石谷景区
红石谷景区旅游服务内容广泛,规划和逐步完善的项目如下:
观光旅游产品系列:①龙井沟峡谷观光游;②红石谷生态观光游,③齐云山山岳观光游,④香炉尖山岳观光游。⑤将军湖水域观光游;⑥六安瓜片原产地赏茶、采茶、品茶等旅游产品。
休闲度假产品系列:①将军湖休闲度假产品;②西淠河滨水度假产品;③龙井沟茶谷休闲产品;④齐云山高山度假产品;⑤利用齐山村优质的茶文化,打造齐云山乡村休闲产品。
专题旅游项目系列:①科普教育项目,主要是利用规划区内的水库、抽水蓄能电站等工业旅游资源,推出面向特殊人群(如:学生等);②商旅会议游;③金寨大断裂、汞洞冲铅锌矿地质科考项目;④野外拓展项目。
(2)白马尖分园区
1)白马尖景区
白马尖为大别山最高峰,雄奇险峻,大别山度假村为四星级宾馆,海拔900米。开展的旅游项目为观光型和度假型。有3条观光线路,①花岗岩峰丛考察路线;②白马尖植物园考察路线;③大别山Hi(嗨)谷旅游项目,配套建设入口山门(牌楼)、停靠码头、休息长廊、观景平台、漂流船篷、生态停车场、公厕、检票通道、步行占道、橡皮艇滑道、检票口、售票处、等待区、指示牌、广告牌、装备存放处及漂流配套设施等。
在白马尖景区南坡修建生态停车场,步道,休息凉亭,大门,民宿,游泳池等。
规划开发龙井峡谷瀑布群观光项目,拟建世界名瀑布视频博览馆;根据景区独特的自然条件,规划自驾游、登顶健身活动等探险娱乐项目,提高游客参与、愉悦度,丰富旅游内容。
2)铜锣寨景区
开发有3条观光考察项目,①花岗岩峰丛地貌考察项目;②水文地质遗迹—陡沙河温泉考察项目;③马槽河峡谷地貌考察项目。
规划:①马槽河漂流休闲娱乐型旅游项目;②设计铜锣寨植物景观园观光、大别山山野农家乐、大别山乡村嘉年华等娱乐项目;③开展武帝迷宫探险项目。
3)佛子岭景区
佛子岭景区旅游项目原有4条观光游和2条科考游项目,本次规划除2条科考游项目保持外,主要对观光游项目进行完善优化,大力发展休闲度假、运动健身类型的旅游项目。
规划开展:①迎架贡酒文化体验项目;②水上休闲游项目;③环湖自行车休闲游项目;科考线路旅游项目:落儿岭—六万寨—仙人冲—诸佛庵—潘家岭,科研科考内容:佛子岭岩群浅变质岩系标准剖面及桐柏—磨子潭深大断裂科考项目和铙钹寨榴辉岩科考项目。
(3)万佛湖分园区
1)万佛湖景区
旅游项目原有2条观光科考游项目:①洪庙榴辉岩观光考察路线,在线路上榴辉岩露头点多处,规模小。该处榴辉岩带,是大别山(特别是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环湖火山奇观考察路线。
根据万佛湖景区自然条件规划的方向主要为观光度假、水上游乐、运动休闲项目:①以水库大坝为主题的滨湖公园休闲旅游,包括夏日主题乐园、灯光秀、夜游等;②以一湖碧水为游览主线的环湖之旅,包括游船夜航、船餐等,体验多彩环湖胜境,百里山水画廊;③以环湖路为主题的马拉松、自行车等赛事节庆旅游。④以地质遗迹和水利工程为主题的研学游。
2)万佛山景区
现开辟的旅游项目主要为观光科考游项目,①为花岗岩峰丛考察路线游;②水文地质景观考察路线游。主要从树立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特色项目的目标出发,规划发展度假、探险旅游项目:①以“地质遗迹,峡谷探险”为主的地质考察探险游;②以“林海听风,绿色野营“为特色的度假休闲项目③以“科学考察,娱乐教育”为主的特色生态保健教育项目,设立一系列科普馆,如珍稀植物园、兰花园、蝴蝶馆,宣传科普知识。
(4)皖西避王岩分园区
现在开辟的主要为观光科考项目旅游:丹霞地貌游览(科普)项目。
1)东石笋景区
地质旅游项目:①彩虹滑道人气体验项目;②丛林旱滑人气体验项目;③步步惊心、空中自行车人气体验项目;④翠谷漂流娱乐项目;⑤玉琴湖栈道及游船码头项目等。
东石笋景区除对既有的地质旅游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外,依托丰富的文化底蕴,着力发展民俗型、度假休闲娱乐型项目:①以采茶、劳动体验的方式进行度假休闲活动;②依托九龙谷千亩杜鹃花打造三尖寨杜鹃花海开发与保护项目;③东石笋石笋擎天主景区地质旅游项目。
2)皖西避王岩景区中洪山寨游览区地质旅游服务项目:建设彩虹滑道长70米,宽20米;玻璃吊桥长200米,宽2.8米;滑索长120米,宽2米;观景台长26米,宽20米。风情谷游览区建设文化娱乐设施花戏楼游客接待中心405平方米,餐饮及配套设施315平方米。大裂谷游览区旅游公厕占地600平方米,游玩设施步步惊心长110米。宽2米。玻璃滑道长300米,宽1米。
3)规划开发的项目:①森林浴、园艺疗养、健康保健室等项目;②大力推广文化旅游项目,在景区内建设地质文化馆或石文化馆,向游客展示当地的地质文化知识;着力开展大别山兰花、映山红旅游文化节、大别山生态摄影节、野果采摘节等活动。③开发林间射箭、实地CS(反恐)、溜索、游泳、垂钓、露营、野炊、烧烤、篝火晚会等娱乐型旅游项目。④大裂谷景区旅游公厕、瀑布拦水坝和蓄水池、鹿苑考古基地、游客接待中心。
第四十条专题考察路线
1.天堂寨主园区
(1)天堂寨景区
1)花岗岩峰丛地貌考察线路
索道—金狮啸天—天屏峰—双笋石—将军岩—圣挂峰—虎形地,主要观赏花岗岩峰丛的雄奇险峻。
2)水文遗迹景观考察线路
(接待中心)—虎形地—九影瀑—情人瀑—泻玉瀑—淑女瀑—银弓瀑—接待中心,主要观赏瀑布群风光。
3)峡谷景观考察线路
自白马峡谷入口—山水画廊—白龙过江—白龙潭—青龙潭—黑龙潭—天然城墙—神仙居—公园管理处,主要欣赏白马大峡谷的神奇风光。
4)地质科考线路
金寨县城关—船板冲—青山—燕子河—天堂寨路线。该线路即“由地表走向地球深处”的地质科考路线。该线路适合专家考察,也可作为地质高校学生的考察路线。
(2)燕子河大峡谷景区
1)绿竹河谷游览观光线路,游客可观赏地质年龄为26亿年的深变质岩和18亿年的变质岩包体,流水作用形成大小深浅不一的淘蚀洞穴;
2)天坑构造景观游览观光线路,该线路由1号吊桥至天坑,沿途可见因构造作用形成的断崖,九条瀑布群及规模宏大的天坑。
3)变质岩考察线路
姜河—燕子河镇—燕子河景区
考察内容:1)姜河村姜河片麻岩标准岩性命名地,姜河—燕子河公路可见条带状、眼球状、角砾状片麻岩、麻粒岩等;
2)燕子河镇南公路大拐弯处的高角闪石岩相变质岩,该线路适合专家考察,也可作为地质高校学生的考察路线。
(3)红石谷景区
1)金寨深断裂地质科考路线
梅山水库—马店—响洪甸水库—汞洞冲铅锌矿区,金寨深断裂是区域性大断裂,即龟(山)—梅(山)断裂延伸到金寨的部分,是一条重要的控岩控矿断裂,沿该路线可追踪金寨断裂的延伸,了解该断裂的表现特征,可考察我省著名的乃至在国内都具有重要地学意义的爆发角砾岩型铅锌矿—汞洞冲铅锌矿。
2)地质景观游览(科普)路线
水晶庵—齐头山—蝙蝠洞—舍身崖—雷公洞—大小龙潭。景观内容:猴头山、天梯、金龟探海、南天门、双猴望月、齐云石窟、蝙蝠洞、舍身崖、雷公洞等。
地学意义:沿线可观赏到火山活动的产物,如火山锥状峰体,与火山喷发作用有关的洞室、构造作用形成的断崖等。
3)红石谷考察路线
水晶寺—黄林—大小龙潭—秀水湖—石板河。景观内容:沿线可观峡谷两侧的群峰、悬崖和峡谷中的飞瀑碧潭。主要景点如三友石、大小龙潭、龙井瀑、天河瀑、百丈崖、莲花石、秀水潭、红石板、栖霞湾、人参瀑等。
地学意义:沿河谷可见变质岩与火山岩层犬牙交错,可见齐云冲断裂所造成的一道道断裂及由此形成的潭池、瀑布,可见河谷两侧岩壁上纵横穿插的岩脉,可观赏幽深的峡谷,体会水动力的无穷魅力。
2.白马尖分园区
(1)白马尖景区
1)花岗岩峰丛考察路线
由山门—观景台—白马尖。沿线可见大别杂岩的包体,细粒二长花岗岩石壁,细粒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接触界线,花岗闪长岩体露头的龟裂纹以及由花岗岩风化剥蚀而形成的怪石景观。
2)白马尖植物园考察路线
自百步松街—杜鹃园—白马尖——云尖。沿线可见形态各异的百鸟松、同胞松、华盖松、都枝杜鹃园和大别山高海拔区特有树种—高山矮栎园,还可以看到园区的名贵树种—大别山五针松。
3)龙井峡谷瀑布群考察路线:
由白马尖南坡堆谷山—龙井峡门口—龙井潭瀑布—龙手瀑布—龙王樽瀑布—龙井跳瀑布。该处系大别山瀑雨中心,一年四季长流水,瀑布十分壮观。
(2)铜锣寨景区
1)花岗岩峰丛地貌考察线路
由鸳鸯桥—赏石峰—阅翠峰—铜锣峰—览秀峰。在该线路上可见较典型的花岗岩峰丛地貌和花岗岩球状风化、岩体内各类型(水平、斜、垂直)节理及其由此衍生的形态各异的象形石。
2)水文地质遗迹—温泉考察线路
自鹰嘴岩脚下至蔡家店约1千米的河床内分布着11处热水点。热水点的出露呈线状分布,说明温泉的形成受断裂改造控制。可以探寻温泉热的来源。
3)峡谷地貌考察线路
园区内最具有代表性最壮观的峡谷为马槽河峡谷。马槽河峡谷之深、之长、景观之多可列大别山诸园区之最。峡谷中可见因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悬崖断壁及由此产生的瀑布景观,可见到因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作用形成的淘蚀洞穴和深潭碧池,可见峡谷两侧如斧劈般陡立的绝壁。
(3)佛子岭景区
1)地质科研考察线路:
①霍山城关—南岳山—大林—佛子岭大坝—六万寨—霍山城关。
沿线景观:南岳山风光、变质岩小构造、大林竹海、佛子岭水库大坝、花园式酒厂及酿酒工艺、梁家滩街景、六万寨古战场和山岳风光、黑石渡大桥、汉武帝狩猎塑像、西山睡美人等。
②梁家滩—黄岩公路—白莲岩公路
沿线景观:沿公路两侧观赏佛子岭群变质岩各类褶皱及褶曲等地质奇观。
③佛子岭水库库区观光游览线:坝上—西湖—东湖—坝上—石笋冲栈道—石笋—龙门坎瀑布。
沿线景观:水库风光,环湖奇峰、怪石、洞穴等。
④六万寨、五桂峡变质岩构造地貌游览线:佛子岭镇—六万寨—五桂峡—落儿岭。
⑤落儿岭—六万寨—仙人冲—诸佛庵—潘家岭。
2)科研科考内容:
①佛子岭岩群浅变质岩系标准剖面:自下而上可见该剖面上的仙人冲岩组、祥云寨岩组、诸佛庵岩组、潘家岭岩组的岩石组合和各类变质岩小构造。
②桐柏—磨子潭深大断裂
该断裂规模巨大,影响深远,是大别山隆起构造带与北淮阳褶皱构造带的分界,亦是相当一部分地学专家认定的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相碰撞的缝合带。该断裂呈近东西向纵贯园区,在落儿岭、六万寨、仙人冲一带表现更为清晰。
在科学考察的同时,可就地参观“诸佛庵兵变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③铙钹寨榴辉岩
在超高压变质作用条件下形成的榴辉岩,具有极重要的科研价值。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重要参照物。
考察铙钹寨榴辉岩最近的路线为霍山—大化坪公路,在落儿岭和石羊河两处下车上山即可,或从佛子岭水库乘船至大河北下船上山。
(3)万佛湖分园区
1)万佛湖景区
①洪庙榴辉岩考察路线
由麻岩岭—余瓦屋—华庄,线路总长约10千米。在线路上榴辉岩露头点多处,规模小。该处榴辉岩带,是大别山(特别是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环湖火山奇观考察路线
由水库大坝—徽萃山林—溢洪道—大观山—三江码头。可见由火山岩垂直节理经风化剥蚀而成的万佛石林,徽萃山林栲栳山前的安山岩石壁,溢洪道上的火山集块岩(破火山口)及其附近的凝灰岩、粗面质角砾凝灰岩中的火山弹、粗面斑岩。
③毛坦厂组火山岩代表性剖面
在毛坦厂一带出露有大范围的火山岩,为一套上侏罗统中性喷出岩,岩石类型齐全。毛坦厂组火山岩剖面全长11千米,自火山口向两侧岩性依次为安山质集块岩、安山质角砾岩与安山岩互层、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粗面质角砾岩,后期被二长斑岩侵入,反映火山产物从基性到酸性,火山岩相从爆发相—爆发相与喷溢相交替出现,再到火山喷发沉积相,最后次火山岩相的演化规律。
2)万佛山景区
①花岗岩峰丛考察路线
乳香阁—老佛顶—晴雨亭—青年队。了解花岗岩地貌类型,探索怪石成因,欣赏品种繁多的植物。
②水文地质景观考察路线
飞龙潭—天河瀑—徐大坪瀑布。沿线可欣赏飞龙潭、九龙潭、天河瀑、龙尾瀑、香果树瀑布、徐大坪瀑布等壮丽景观。
(4)皖西避王岩分园区
1)皖西避王岩景区、嵩寮岩景区
丹霞地貌考察线路:嵩寮岩—避王岩停车场—避王岩—雄起岩—敞岩。沿线可见由红色砂岩、砂砾岩和巨厚层砾岩经地质构造、风化剥蚀、水冲刷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赤壁丹霞、单面山、洞穴、裂谷等景观,可观赏裂谷之深、之险,岩洞之多、之奇。
地学意义:游人在猎奇的同时,探寻裂谷和岩洞如何形成,形成条件、古地理环境等。
2)东石笋景区
变质岩考察线路:钓鱼台—神狮岩—阳泉三潭—三叠瀑—玉皇顶—石笋擎天—西石笋。沿线可见变质岩发育的片理,石英片岩经构造作用形成的断崖绝壁、褶皱、褶曲和擎天石柱等景观,还可见神形兼备的象形石和壮观的瀑布、深潭景观。
第十一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第四十一条地质遗迹数据库
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数据库结构如下:
1.数字地质博物馆数据库
数字地质博物馆数据库包括地质变迁演示模拟系统、地质馆藏实物标本数据库、地球科学基础知识解说系统、地质公园全景模拟系统等。数字地质博物馆数据库建设建立在以下各库基础功能之上。
2.地质遗迹数据库
该库主要包括公园范围内所有的地质遗迹属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3.地理空间数据库
该库主要包括地质公园范围内地理基础数据库、环境空间数据库和空间分布数据库。
4.统计数据库
主要指属性数据库,包括保护对象属性数据库、重要地质遗产资源数据库、生物资源数据库、气象气候数据库、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库、旅游资源数据库和空间对象的数据库等。
5.遥感影像数据库
包括图像原始数据、几何校正图像、多源影像融合数据、分类图像数据、专题图像数据等。该库主要用于空间分析、影像数据融合、空间知识挖掘和GIS空间数据库自动更新等。
6.政策法规文件数据库
该库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有关地质公园的文件、法规、区域发展规划、公园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
7.多媒体数据库
该库的主要内容是地质公园内重点保护遗迹、主要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和重要设施的图片、声音及DVD等多媒体数据,其可通过多媒体集成技术、超地图和超连接技术做成“立体”的多媒体地图,在系统中演示,或通过WebGIS或专用网站上展示地质公园。
8.突发事件数据库
该库主要记录地质公园内,偶然发生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自然(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人为的破坏性突发事件的详细情况,包括具体时间、精确地点、破坏程度、损失大小、影响范围、处理措施及借鉴经验教训等内容。这些数据可作为地质公园生态环境评价模型等的特征值情况加以分析验证。
9.分析决策知识经验库
该库的主要内容为空间决策分析模型等运行情况的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分析人员、模型选择、参数、中间结果和分析结果。这些记录可作为今后评价分析的参考经验和中间数据,并检验模型的稳定性。
10.公园研究成果数据库
通过该库来存储管理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公园内土地类型及其利用规划、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科学问题研究成果,其存储方式可以是文本、图形、数据、表格等格式,用作地质公园规划发展的决策评价依据。
11.标识系统数据库
国家地质公园都应建立标识说明系统的空间数据库,即包括各类标识说明碑、牌、栏的数字化点位分布图和相对应的标识说明牌属性数据库,并作为国家地质公园地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以便于标识说明系统的维护、管理与更新。
第四十二条地质公园监测系统
规划建立监测中心4处,位于各园区主景区管理机构控制室内,布设各园区监测点90处。
1.监测方式
通过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监测土地利用和植被的变化;在公园一级保护区内安装监测仪器,加强对景区的监控管理,确保游客安全,及时发现地质遗迹损毁事件以及地质灾害和火灾隐患等。
2.监测内容
(1)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监测
规划近期末,共建设地质遗迹监测点36处,主要为国家级地质遗迹点。
(2)综合环境监测
规划近期末,公园共建设综合环境监测点10处。其中水文监测6处,布设在天堂寨、燕子河、佛子岭、铜锣寨、万佛湖、白马尖水文敏感点;气象监测4处,每个园区各1处。
(3)旅游管理监测
规划近期末,公园共建设旅游管理监测点11处,每个景区各1处。
(4)珍稀动植物监测
规划近期末,公园共建设珍稀动植物监测点11处(主要为各景区珍稀动植物生长点)。
(5)灾害易发段监测
规划近期末,公园共建设灾害易发监测点22处,主要是对公园各景区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地段,同时也包括公园高峰期易发生游人落水等灾害地段进行监测。
第四十三条地质公园网站建设
1.整体规划
公园中心网站首页充分体现导航功能,采用ASP动态页面,将整个网站的最新信息在首页显示,网管在后台动态更新首页的内容。近期完善地质公园网络系统、数据登录,建立地质公园检测系统和信息监控中心。远期全面进入数字地质公园管理体系,通过WebGIS的技术手段将地质遗迹数据库、地质公园网站和地质公园展示系统、地质公园监测系统整合起来。实现远程科研数据获取,数据检索查询,公园网络营销与服务等功能。
2.建设内容
设计包括8个模块,网站首页、地质遗迹、地球科学知识宝典、大别山科研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地质公园管理平台、地质旅游信息平台、纪念品区、联系方式。
3.主要模块建设
(1)地质遗迹模块
建立地质遗迹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地质遗迹监测系统等网页接口。
(2)大别山科研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
搭建科研交流平台,促进大别山地区地质科学研究发展。
(3)地球科学知识宝典模块
建立数字地质博物馆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网页接口,实现普及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功能。
(4)地质公园管理平台模块
建立统计数据库、政策法规文件数据库、突发事件数据库、分析决策知识经验库、地质遗迹监测系统、旅游管理监测系统网页接口;实现帮助管理者科学决策,为地质公园管理交流提供依据的功能。
(5)地质旅游信息平台模块
建立地质遗迹数据库、旅游管理监测系统网页接口;实现定期发布旅行社概况、旅行线路设计、自助旅游项目、景区介绍、导游介绍、服务评价、处理办法等内容,让游客依据自身情况及网上服务评价来自由地选择线路、导游服务功能。
第十二章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第四十四条道路交通
1.区域交通
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沿海、中原和西部地区梯度旅游经济发展的过渡带和东西部旅游经济交流的转接点。公路方面:G35济南-广州高速公路,G40上海-西安高速公路,G42上海-成都高速公路,合肥-淮南-阜阳高速公路和合肥-安庆高速公路以及312国道(合肥——叶集高等级公路)、G105、G4222、S209、S318、S210等公路构成框架,并连接南京、合肥、武汉、郑州等大中城市,公园外部整体交通线路网络基本形成。铁路方面:已建成的有上海-武汉-成都高速铁路,西安-南京、合肥-九江铁路,正在建设或即将建成有六安-阜阳等铁路,规划中还有六安-安庆-景德镇的铁路、六安-庐江-铜陵铁路等。航空方面: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距公园最近景区不足60千米。
外部交通规划及建设由交通部门统一安排。
2.景区道路与交通
连接公园各分园区、景区的安徽省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已基本建成,全长259千米(部分与S318重合),大大提高了各园区的通畅条件。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各园区内部交通已逐步完善,近期规划对已有的道路、科考步道、游览步道进行升级改造,新建步道用于提升游客体验,连接各地质遗迹形成游览闭环。
(1)天堂寨景区
外部交通:建成的十八盘隧道,大大缩减了斑竹园高速口进入景区的车程,按照国家二级公路标准,路面已拓宽至9米,并在道路两旁增设护栏,提高了道路安全指数。
内部交通:1)主干道:在原有交通主干道的基础上,对其路面进行适量拓宽或优化升级,并尽量减少对原生态山地环境的人为破坏,加强道路景观建设。
2)游步道
规划对游步道进行改造升级。全面检修所有游步道,对破损游步道进行维修,比如天屏峰观景台游步道、白马峰木栈道、瀑布群观光步道进行定期维护;拓宽原有游步道宽度,对不同地段拓宽至1.5-2.5米之间。
规划完成在瀑布群游览区经瑶池至双龟效女景点的新建游步道,线路全长2.6千米,提升和改造虎形地至笔架岩的游步道全长2.0千米。
规划建设溜索下站至虎形地沿沟底栈道及平台项目,全长1900米,宽度1.5-2.0米。
规划景区公交下站至白马寺游步道项目,全长500米,宽1.5米-2.0米,使得天堂寨风景区的内部交通更为完善。
(2)燕子河大峡谷景区
外部交通:景区紧临346国道南侧,X054从景区大门前穿过,交通极为方便。
内部道路:已建成从景区大门—丰坪湖电站空中滑道,使游客从空中全方位的欣赏美景,提高了游客观赏兴趣。
规划除对原有的旅游通道进行整修外,在绿竹河另一侧从千层石—中流砥柱—梦幻园修建新的科考步道,宽度1.5—1.8米,全长1.15千米。
规划从奇石滩景点至九天仙瀑修建无障碍通道,满足特殊人群的游玩需求全长650米。
(3)红石谷景区
1)公路
外部交通:主干道主要包括X014、X016县道,规划进行升级和局部加宽。
内部交通:1)景区内部公路支线,现有响齐大街、电站大道、茶园景观大道、齐云山公路、黄石冲公路基本满足旅游需要。
2)水路
新开发水上旅游观光专用线路,向东连接电站工业旅游景区,向西北连接金寨县城。
3)索道
远期规划在风景区修建一条索道,在老梁家处设置索道上站,至齐山中转,在黄石设置下站。
4)景区游步道:
近期规划修建人参瀑至红石板游步道,全程1.5千米。远期规划修建齐头山游步道,从金龟探海上山至齐头山缆车站,全程1.3千米。
(4)白马尖景区
外部交通:至白马尖景区现已修建环状道路,即从六潜高速黄尾下—太阳乡209省道—岳西。
内部交通:1)近期规划修缮升级白马尖至金竹峰闭环游步道,全长1.5千米,修建龙井峡瀑布群科考步道线路,全长7.5千米。已修成汤家湾路全长0.7千米,宋家湾路全长0.9千米,干塘湾路全长0.7千米,金竹坪组组合路全长1.1千米,月形地组合路全长1.11.8千米,新安组合路全长1.8千米。
2)近期规划修建帽顶山索道和白马尖索道,总长约2.7千米。
3)为完善景区科考线路,修建白马尖南坡科考步道,总长约3.5千米。
4)远期规划进一步完善景区内旅游交通设施,修缮升级白马尖往返金竹坪步道,全长6千米。
5)规划修建大别山Hi(嗨)谷旅游项目游步道,全长3千米。
(5)铜锣寨景区
外部交通:改造前寨门处的209省道,扩大交通集散中心的范围。
内部交通:彻底检修前寨门至后寨门的游览步道,主干游览步道宽度应在1.2-1.5米之间,全程2千米。在几处赏景佳处修建观景亭、了望台,在游览步道之间平缓处或道路交汇处修建若干石凳、座椅,以供游人休息。改造龙凤山庄至铜锣湖的景区道路,沿铜锣湖一段沿湖边修建栈桥;建设杜鹃湖环湖道路;武帝迷宫游步道局部应予以加宽、加固。
远期提升马槽河大峡谷的游览条件,修建科考步道,长约3.6千米,宽1.2-1.5米。
水上交通:规划中的杜鹃湖均可行驶水上交通工具,在湖边设置若干小型码头供游客上岸观光、游览、休闲。杜鹃湖内可设置橡皮筏、竹筏、小游船。
旅游步道:旅游步道:玻璃栈道长50米,宽2-3米之间;预制栈道和木栈道800米,宽1.5米。
(6)佛子岭景区
外部交通:景区内主干道X070县道连接霍山县城,环接318省道,交通便利。
内部道路:景区内部道路为X070县道部分路段,景区内约12千米,现已改造为沥青路面。
水上交通:自渔场码头乘船观光、游览,可至象鼻山、石笋等景点。
近期规划在围绕石笋、千层石景点修建科考步道全程2千米,自浅水长滩-妖怪洞-石笋修建闭环游步道,全长4千米。
在长岭村大乌米尖山下沿曾家湾路延伸步道1500米,观景平台三处1200平方米,到小乌米尖步道800米,观景平台400平方米,总投资约500万元。
在佛子岭社区打渔冲农家乐集群建设18000平方米,其中农家乐21户,停车位77个,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配套设施有挡土墙、箱涵、雨污管网、污水处理站、强弱电、自来水、景观节点、村标等,总投资2200万元。
在汪家冲村乔家岭组建精品民宿2栋,投资约200万元。
在高岭村上林苑建6栋民宿,配套有栈道2千米,步道800米,打造龙门坎瀑布栈道1千米,停车场一处400平方米,总投资约1500万元。
(7)万佛湖景区
外部交通:通过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S603)5条连接线(五显连接线、高峰连接线、新四军四支队旧址连接线、河棚连接线、汤池德上高速连接线)及九曹路对外连接国省干线公路。其中:五显连接线接G346(原317),通往城区、合肥、庐江。其中五显连接线、新四军四支队旧址连接线、河棚连接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汤池德上高速连接线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高峰连接线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
远期在环湖路主线沿途选址建设若干交通驿站,打造集休闲娱乐、餐饮、公共服务、卫生医疗、停车游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空间。
规划建设环湖路交通综合服务基地,集道路养护、露营和车辆加油、充电、加气等功能于一体,满足不同类型游客需求。
内部交通:由主线(43.1千米环万佛湖旅游扶贫公路)与5条环湖支线(郝庄支线、长岗支线、陆家塝支线、韦家湾支线、白冲支线,总长41.95千米)构成。环湖主线中,北岸段19.4千米采用二级公路兼城市道路标准建设;南岸段23.7千米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支线采用四级公路标准建设。
水路交通:扩建归整松渡、大坝、三江码头,修建大云山中转码头,形成四码头局面,提升岛屿景点码头,并配置相应的水上游览设施;同时加强寺冲口民用渡口管理。
近期在环湖路主线规划建设马拉松赛起终点、寄存处以及沿途补给站,按“智慧赛道”标准在道路沿线布置计时装置、视频采集装置、室外显示屏、室内显示屏、自动喷淋装置、自动贩售机、自动存包机、AED自动除颤仪等设备,开发智慧赛事系统。
(8)万佛山景区
外部交通:扩建了晓(天)万(佛山庄)公路为双向两车道的林区三级公路,规划路长19.6千米,路基宽度7.5米,路面宽7.0米,路肩宽0.75米,路面为沥青路面。
内部交通:
1)主干道:接待中心(黑林窝)至龙潭新村至青年队拟扩建为四级公路,长度4.3千米,路基宽度7米,路面宽度5米,为车行道,沥青路面。
自清心湖至接待中心,沿山涧一侧修建人行木栈道,宽1.5米,钢架木质路面,实行人车分离。已于2019年建成通车。
2)次干道及游步道
近期规划提升扩建游览步道飞龙瀑——老佛顶——青年队;拜佛阁-索道上站的闭环路线,总长7.8千米。
3)客运索道
为方便游客登山,规划建设二迭瀑至揽秀亭处旅游客运索道,长1470米,高差641米,为脉动式固定抱索器八人吊厢组式索道。
远期改、扩建游览步道清凉涧杨家河至干八斗至闪电瀑闭环路线,上站至铜锣峰,龙潭新村至青年队沿河边步道,总长6.8千米。
(9)皖西避王岩景区
外部交通:景区紧临六安—毛坦厂公路西侧,景区西北与洪山路相邻,洪山路于2020年建成,外部交通便利。
内部交通:大裂谷游览区近期规划完成已在建观景台至金竹岩头科考步道500米,宽1.2米。近期规划修建环游览区的步道2.7千米,宽1.2~1.5米。采用条石,块石或卵石铺作。远期规划滑道330米,悬空玻璃科考通道360米。远期规划滑索长120米,宽2米。
洪山寨游览区近期规划修整完善原有的环形步道;在龙井沟南面岩壁上修建仿古栈道560米;新建红山水库至洪山寨游览步道,总长950米,宽1.2~1.5米;龙井沟北面的山顶修建科普长廊并修建滑道以连通天仙谭。
(10)东石笋景区
外部交通:景区与皖西避王岩景区有县道相连,基本满足旅游交通需求,对景区内道路进行改造增加交汇处,加强干道两边的绿化和美化;满足电动车、小车等游客自行车辆通行,运输游客往返于主入口和次入口之间。
内部交通:主干道由省道S240贯穿全境,按照国家二级标准公路修建,总长约5.5千米,支线由2条循环登山游步道,一条由九龙谷通往主景区,约8千米,一条由观音岩景区通往主景区,约3.5千米。
近期规划完成已在建950米科考步道,步道宽为1.5米,利用出露基岩或清理浮土后作为基础、浇注混凝土垫层、上覆条形预制混泥土块石作为阶面,阶面刻防滑槽纹。
远期规划修建双虎石经玉皇洞至五叠瀑科考步道,步道宽为1.2-1.5米,整条道路依据线路坡度修建;对坡度较缓处采用路面平整、延长无踏步长度的方法修建;坡度较陡段,采用多级踏步,但必须满足台阶高度要求。
(11)嵩竂岩景区
外部交通:景区与东石笋景区有002县道相连,内部有村村通公路,交通较为便利。
内部交通:近期规划拓宽岩湾(双蟾寺)道路,已经完成在建步道项目,起点为朱蕴山纪念馆东20米处,一条向东北经雄蟾、单面山,另一条往西南方向经雌蟾绕至仙人洞,建设规模950米,步道宽为1.25米,利用出露基岩或清理浮土后作为基础、浇注混凝土垫层、上覆条形大理石作为阶面,阶面刻防滑槽纹。
规划新建步道460米,以连接现有步道。
远期规划修建悬空玻璃科考通道,长230米,以连接雄蟾与雌蟾景点,使景区游览步道形成闭环,提升游客体验。
3.停车场
根据公园环境容量、几年来园区接待设施配置需求及预测,规划停车场规模,应满足规划期内的车辆接待能力。
(1)天堂寨景区
在旅游接待中心规划一处生态停车场,混凝土基础,广场砖铺地,进行全面绿化,面积30000平方米。
(2)燕子河大峡谷景区
(3)红石谷景区
规划提升改造汽车停车场,面积约4500平方米;电瓶车停车场,面积约1000平方米,所有停车场均考虑为林荫停车场,以提升景区档次。于景区南部新建停车场5000平方米,以满足景区南部服务区使用。
(4)白马尖景区
白马尖景区龙门停车场面积约4000平方米,龙井峡停车场约5000平方米,基本满足使用。
(5)铜锣寨景区
前寨门、后寨门停车场面积约21000平方米,近期可满足需要。
(6)佛子岭景区
旅游区内已建成4600平方米的停车场,已投入使用。
(7)万佛湖景区
旅游区已建成投入使用停车场近10万平方米,远期规划将景区现有停车场迁移至万佛大道入口处,并进一步扩大规模。
规划在德上高速汤池连接线与环湖路主线接口处新建六安市旅游集散中心舒城次中心项目(即万佛湖景区东入口),主要建设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景交换乘中心,在三江码头区域主要建设入口门楼、餐饮点、购物点、门禁系统、出返航码头、休闲游憩亭廊及景观绿化亮化工程。
(8)万佛山景区
1)平田换乘中心
为减少旅游开发对园区的环境影响,规划在平田设置一大型换乘中心和停车场,面积10万平方米,景区外旅游车和旅游高峰期的私家车一律停放在换乘中心停车场,由园区内旅游巴士将游客送至园区。
2)景区大门等停车场
景区大门口,附设停车场,面积5000平方米,供园区至平田外旅游巴士周转和园区内电瓶车专用;接待中心停车场,规模2000平方米,分别设置在小高炉、管理处和毓秀宾馆停车场,用于小型车辆停放和电瓶车中转;在原飞龙潭景点入口扩建一停车场,规模2500平方米,用于小型车辆停放和电瓶车中转;青年队停车场,规模2000平方米,用于电瓶车中转和游客集散。
(9)皖西避王岩景区
原有的停车场经扩建后面积10500平方米,基本上可以满足停车位要求。远期规划建设多功能生态停车场2000平方米。
(10)东石笋景区
主入口服务区停车场面积约5300平方米、宇泉游客接待停车场约2670平方米,弥陀寺停车场约2670平方米,奇石博物馆停车场约2670平方米、钓鱼台生态停车场约667平方米,五个停车场近12000平方米。
(11)嵩寮岩景区
新建5000平方米停车场一处。
4.其他交通方式
现在各景区旅游交通主要为汽车交通运输方式,汽车可直达景区。距离园区最近的航空港为合肥新桥机场,游客需转公路或铁路进入园区,距离园区最近的铁路站为六安站和金寨站。佛子岭、万佛湖两个景区因水上旅游的需要开辟了区内水运交通,万佛山景区为方便游客登山规划建设了客运索道项目。
第四十五条水电设施
1.供排水工程设施规划
地质公园运营几年来,供水方面充分利用天然河流、山涧溪流、泉水和现有给水设施,采用集中管网与分散单线给水方式相结合,在基础设施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配套设置给水线路。各项给水工程均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96)的规定。
园区旅游服务和生活设施排放的污水,均利用暗涵相对集中处理,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后,就近排入水体或循环利用;雨水排放以自然分流方式为主,人工设施(沟、渠、沉沙等)导排为辅。
为了顺应旅游事业的发展,现提出给排水规划:
(1)天堂寨景区
旅游区内部用水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漂流和造景用的景观用水,用水量较大,主要通过大坝蓄水完成;另一类是用于旅游区住宿、餐饮、洗浴和消防等生活用水,可采取就地取水,以山泉水为主要水源,经过净化、沉淀过滤处理后使用,利用自然高差送水。
根据天堂寨风景区的容流量,加上消防、灌溉等用水,考虑到不可见及漏失水量,设计日流量为1400立方米,高峰日供水量为其200%,即2800立方米左右。
在前期(2005—2007年)建设规划期,已在瀑布群、造钱坳、圣卦峰建有三处水站,水量基本满足园区生活与消防水需求。园区规划建设5处消防池,需铺设用水管道5000米。
规划天堂寨风景区门景区建立一处小型污水处理站,日均处理污水能力1000立方米/天。处理过后的水质应该满足《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16)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相关规定。
(2)燕子河大峡谷景区
为改善园区用水状况,园区规划一条引水工程,从天坑至新西门,管道2500米。满足了园区用水要求。
景区已建有200立方米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过后的水质应该满足《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16)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相关规定。
(3)红石谷景区
1)给水规划
生活用水:除将军湖景区外,其他景区生活用水主要以峡谷内的山泉水为主,修建高位水池对规划区旅游用水实行统一供应,区内沿主要交通线铺设自来水管,以保证各分区用水;
消防用水:公共场所按有关标准设置消火栓;某些特别重要的建筑采用特殊消防措施,如自动喷淋系统等;
2)排水规划
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放,严禁污水排入主要水景景点、饮用水源;就近建设污水处理管网或生物氧化塘。
(4)白马尖景区
在山门瀑布建有蓄水水库,采用净化处理后可满足园区需求。景区已建200立方米污水处理设备,通过污水管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过后的水质应该满足《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16)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相关规定。
(5)铜锣寨景区
1)水源规划
充分利用区内丰富清洁的自然水源,各用水点通过就近取水或在合适的位置挖池蓄水,并经过滤和消毒处理后,来解决水源问题。经过测算,景区用水量200~600立方米/日,景区用水可满足要求。
2)排水规划
对铜锣湖周边的旅游接待设施应建立起雨污分流排污系统,沿道路埋设的污水管道,接至省道沿线污水处理站,并且根据污水量的大小近期可进行一级处理,远期进行二级处理。对山上零星的旅游服务点,建立化粪池、过滤池和净水池等装置来处理污水。
冰雪融水及雨水经明沟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
(6)佛子岭景区
规划采用分区集中供水模式。规划在佛子岭坝区东侧新建给水厂一座,处理规模1.3万立方米/日,规划小型给水处理设施2处,总供水规模2000立方米/日,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应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划生活给水和消防共用管道。
根据规划区内地形条件以及建筑用地分布特点,规划对区内污水进行分区集中处理模式。规划污水处理厂一处,处理规模7500立方米/日,污水规划管线沿途收集各设施污水,排水管线均为重力流,支状布置,直埋敷设。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就近让最大区域的水量自流排出,雨水:雨水规划原则为快速、就近排入附近水体。
(7)万佛湖景区
实施龙河口水库向合肥供水工程,在落花冲副坝新建取水口、提水站等相关设施,敷设管道。
给水:已在万佛湖镇建一座水厂,可满足园区用水需求。
污水处理:已在万佛湖镇新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对园区内接待、服务及生活设施排放的污水,修筑排污管道,收集至万佛湖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景区岛屿景点购置污水处理设备,各类污水必须经过相对集中处理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循环利用。
雨水排放:根据景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征,降水排放以自然分流方式为主,人工设施排放为辅。
(8)万佛山景区
1)给水规划
根据景区景点和服务设施分布情况,结合对游人规模的分析,风景名胜区现有的涧、溪、潭、泉等天然水源足以满足饮用水的需要量。
根据监测,园区内天然水源水质良好,雷声谷,银雀谷,莲籽瀑、万佛泉等处水源各项指标均符合饮用水标准,可以开发利用。
规划在现有的积水基础上,利用天然水源,开辟9条给水线路,全长6.5千米。配套设施主要有:蓄水池3座,配电房3处,水处理设备9套。
2)污水处理及排放
根据景点分布,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设置污水处理站7座,分别设置在接待中心、龙潭新村、乳香阁、红军医院旧址、万斤窑、小高炉、景区大门。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自然排放。在景点分散、生活污水较多的地方修建污水收集管道,对污水进行收集集中处理排放。各类污水必须经过相对集中处理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自然排放,并提倡节约水资源,尽量循环利用。
雨水排放以自然分流方式为主,人工设施排放为辅。
(9)皖西避王岩景区
已建成100立方米/日的自来水系统,可满足生活及消防需求。已建立雨水“分区排水、就近排放”的方式,污水按日供水80%的标准设置了处理设备,并且并入金安区的管网系统。
(10)东石笋景区、嵩寮岩景区
1)给水规划
水源规划:充分利用区内丰富清洁的自然水源,各用水点通过就近取水或在合适的位置挖池蓄水,并经过滤和消毒处理后,来解决水源问题。日供水能力700立方米/天,能够满足生活用水需求。
2)排水规划
为防止游览区环境污染,对东石笋、嵩寮岩周边的旅游接待设施应建立起雨污分流排污系统,沿道路埋设的污水管道,接至省道沿线污水处理站,并且根据污水量的大小近期可进行一级处理,远期进行二级处理。对零星的旅游服务点,建立化粪池、过滤池和净水池等装置来处理污水。雪融水及雨水经明沟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
2.供电工程设施
用电方面已经并入华东电网,各景区安装了相匹配的变压器,能够满足游客高峰期的需求。现园区还配备了自我发电装置,以应不时之需。
本规划按照“适度超前、合理布局、旺淡兼顾、节省投资”的原则,对供电线路及设施设备进行统筹安排。
(1)天堂寨景区
原有的变压器1台(120kw),变电所1处;景区各检查站(哨)、管理点、护林点、瞭望监视台的低压用电,均就近从现有或新增高压线路经低压配电后接入。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随着天堂寨风景区5A的批准,结合天堂寨镇区规划及招商引资等因素,一批宾馆、饭店将陆续建设,用电负荷将进一步增长;同时,考虑到部分公用台区部分负荷增长需要增容。鉴于景区自然生态保护及负荷结构以一般居民、照明为主,供电负荷增长率不高,规划负荷按3000kw计算,景区内的虎行地、南河2#、管理处等公用台变均改造为箱变,低压出线全部采用电缆。
(2)燕子河大峡谷景区
园区的用电由已并入华东点网的燕子河变电所提供,新设一台100kw变压器,能够满足园区需求。
(3)红石谷景区
在响齐办、黄林、鲜花国际度假中心规划用电负荷容量100kw。区内所有接待设施均采用双路供电,容量大小要考虑景区将来发展的需要。规划区内10KV及以下的电缆原则上埋地铺设,并改部分现有架空明线为埋地铺设。
(4)白马尖景区
景区用地由当地变电所提供,另景区备有自发电设备,以应不时只需。
(5)铜锣寨景区
景区现用电负荷为245kw,能够保证铜锣寨景区的供电负荷和逐步完善的供暖系统。区分主干线路电压(接待中心和生态宾馆)和次要电力线路的电压(居民区)这两种不同的变电系统。在项目区内的电力设施设备应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小型化,与风景区建筑相协调。电力输送线路应整合成等高的线束,以免破坏天际线。电力电缆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应埋设地下。
(6)佛子岭景区
规划区用电由城市电网统一供给,由规划区北侧电力电缆引入,能够保证佛子岭景区的供电负荷。
(7)万佛湖景区
国网舒城分公司已在万佛湖景区设立供电所,专司景区供电服务。在万佛湖镇及汤池镇新建35KV变电所,建设了10千伏双回路供电线路,与农用电分设线路,确保湖区北岸集中用电;南岸岛屿景点从所在乡镇接入供电线路,根据景区拟建项目建设情况,增加相应供电设施。
(8)万佛山景区
在清心湖、二里半已有水电站各1座,总装机容量676kw,发电量为235万度,均并入华东电网。现有配电所4座,变压器7部(其中小高炉20kw、原管理站100kw和30kw、二里半50kw、四方尖50kw,索道下站房200kw、天佛寺100kw、索道上站房100kw各一部)。规划:
1)将高压供电线路从二里半由龙潭新村延伸至万斤窑,线路长4.4千米。原管理站变压器增容至300kw,小高炉变压器增容至110kw。龙潭新村,万斤窑处各增设一配电站。
2)由清心湖电站引高压供电线至大门入口,线路长400米,以满足入口区用电需求。
3)由小高炉变电站引一线路沿柳暗花明-一线天-水帘瀑至红军医院旧址,线路长1.4千米;由龙潭新村引一线路至演武场,线路长1.2千米;由万斤窑配电站引一线路沿莲子瀑至出关口,线路长1.5千米;由原管理站引一线路至考察探险地,线路长600米。所有线路均规划进入地下,不设明线,避免线路铺设影响自然景观。
(9)皖西避王岩景区
沿六安——毛坦厂公路有10千伏环网供电,规划在园区大门对原有变压器更换为100kw容量,可以满足园区用电需求。
(10)东石笋、嵩寮岩景区
东石笋景区现用电负荷为480kw,嵩寮岩景区现用电50kw,原有的10千伏变压器提供的用电,能够保证景区的供电负荷和逐步完善的供暖系统。
第四十六条环境卫生
1.公共卫生间
各景区内功能区及主要服务接待场所,设置生态旅游厕所,核心区范围内的规划建设星级公厕,除天堂寨景区已有的12座外,每个园区应不少于3座,规划新建23座,同时设立明显指示牌。在各主要景点、出入口处,游览路口和重点防范区设立环境卫生告示标志。该标志可以与防火标志一起设置,其色调、形状应与周边生态环境协调一致。
2.污水处理
园区内污水量按照六安人均用水量的90%计算,游客按最大控制人数的50%计算,生产污水最大约26408.25吨/日。
(1)山区雨水自流散排,建筑物附近设雨水截流沟;
(2)生活区雨水就近通过明渠方式排入河沟溪涧;
(3)禁止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不得就近排放。生活污水集中至污水沉淀池沉淀,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4)在天堂寨景区、白马尖景区、万佛湖景区、佛子岭景区、万佛山景区分别建立污水处理站及污水处理设施。
3.垃圾处理
垃圾生产量估计按游客1千克/人·日,常驻人口2千克/人·日的指标进行计算,生产垃圾总量为57.8吨/日。
为给游客创造一个清洁、卫生的旅游环境,风景区内不得随意丢弃和堆放垃圾及污物。垃圾存放及处理设施应置于隐蔽处,不得有碍观瞻。卫生工程重点应放在:
在旅游接待服务区内设置垃圾中转站,集中处理垃圾。合理设置垃圾箱,在主要游览线上每隔200米设置1个小型垃圾箱,各主要游览、娱乐、服务接待场所设置1—2个垃圾箱。每个垃圾箱应由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两个垃圾箱组成,以便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垃圾箱的外形要美观,色调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
在天堂寨景区、万佛湖景区设置垃圾中转站。
第四十七条服务设施
1.餐饮服务设施的规划原则
规划的总体原则是:各类服务设施要简朴自然、实用舒适,尽量少建或不建各种大型服务设施,保持景区的原始风貌和环境。必要设施的建设,尽量建在景区以外。餐饮服务除园区按旅游淡、旺季合理调配外,应依托周边集镇、农家乐等作为必要的补充。
2.住宿设施的规划
在现有住宿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根据游客容量和市场规模,采取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设娱乐设施方法。万佛山景区计划利用原有管理服务设施全部升级改造成接待和管理服务设施,面积约7790平方米。除原有的住宿设施外,规划各园区新建四星宾馆一座(均在景区保护区外),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3.安全、防护设施的规划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防火规范。确定防火等级,健全消防设施,保留消防通道。按5分钟到达救助站的标准,设置景区消防站。
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基础建设(检查站、瞭望塔、防火道、防火作业道、蓄水池、营造森林防火林带)。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控制河道洪流强度,增强防洪工程的安全与寿命。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或威胁游客安全的景点和游览路线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和配套建设工程,确保游人安全,并且在显著位置设置地质灾害警示标识。
4.医疗服务点规划原则、功能
在各景门区游客服务中心应设立医疗服务站,离市镇较近的景区应与当地的卫生服务院所签订医疗救护协议,专门为游客提供急救、保健、咨询等服务。医疗服务站的电话、地址等应出现在公园各种旅游手册、宾馆指南以及各相关旅游服务设施的显著位置。服务站应能够提供紧急医疗服务,主要功能就是对身体遭受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的游客提供及时、专业的医疗急救处理。
第十三章土地利用
第四十八条土地利用
1.地质公园用地平衡表
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用地规划严格依照《六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调整方案详见附表7。
2.土地规划调整说明
(1)增加地质遗迹景观用地包括地质景观、地质遗迹保护用地,野外游憩用地和其他观光用地,不改变原有土地地类属性(如林地、园地和草地等);
(2)公园设施新增用地主要包括佛子岭服务区建设、红石谷南区服务区建设、白马尖南坡服务区建设、白马尖广家河服务区建设等。土地利用主要通过治理恢复滞留用地、征用社会居民用地来进行建设增加;
(3)居民社会用地主要为居民点保留区面积,其他社会建设用地,少量转化为公园设施用地及景观用地;
(4)交通与工程用地主要用于公园停车场、码头、车行道路等的
建设,随着公园近期的建设规划,面积将增加,主要通过治理恢复滞留用地来进行建设增加;
(5)林地主要为乔木、灌木林地、其他林地等,除万佛湖园区建设三江居民安置区改变地类外,其他园区保持不变;
(6)园地以采集果、叶、根等为主的集约经济多年生作物,保持不变;
(7)耕地主要为旱地、水田等,除万佛湖园区建设三江居民安置区及阙店乡包河安置小区改变耕地地类外,其他园区保持不变;
(8)草地主要包含公园内各种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保持不变;
(9)水域主要指佛子岭水库、万佛湖水库、大石河、绿竹河等,保持不变;
(10)滞留用地包括各类未利用地、荒地等,根据公园的发展,一小部分用地将逐渐规划为公园设施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
第十四章社区行动计划
第四十九条社区行动计划
1.现状
公园共有常住人口约13010人,主要分布在万佛湖景区约8500人、铜锣寨景区约2122人。
2.调整手段
(1)现地质公园大部分景区内居民较少,铜锣寨、万佛湖景区园内居民较多,本着只出不进的原则严格控制区内的居民建设用地指标,从政策手段上控制居民人数过快增加。
(2)鼓励和引导公园内居民的自然迁移,并给其提供相适应的劳动就业机会。
(3)现有保留型的居民要制定相应政策,引导其使用新型燃料等环保产品。
(4)鼓励公园内及周边居民广泛参与地质公园建设及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制定社区参与的管理机制,确保居民在公园建设和运营中的利益共享。
(5)公园周边及其主要节点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改造提升,使当地居民得以受益。
(6)依托自然资源,使游客在欣赏大别山的美景后,还能感受当地居民的风俗,还可以购置当地的工艺品,不仅实现当地人居环境的改善,同时提振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7)公园游步道、车辆停放点等公共设施的建立,为居民出行和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8)以公园旅游业发展促当地居民点在农业、农林产品、旅游加工产品及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五十条公园管理
1.管理机构设置
2006年4月3日,为加强地质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六安市设立了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机构设在六安市,管委会由市政府及市旅游局、国土局、公路局、林业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主任,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主任,成员由市相关单位负责人及三县一区分管副县长组成。管委会下设办公室,为正科级事业单位,挂靠市国土资源局,核定人员为4人,设办公室主任1名。其主要职责是拟定地质公园管理的政策和规定,报管委会批准后执行;组织争取和筹集地质公园建设资金,并按规定管理和使用好地质公园建设资金;负责地质公园的宣传工作;完成市政府和地质公园管委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为便于对各景区的管理,2012年6月,经市地质公园管委会研究决定,地质公园组建为1个主园区,3个分园区的格局。主园区为天堂寨主园区,由天堂寨、燕子河大峡谷、红石谷3个景区组成,行政区划属金寨县;白马尖分园区由白马尖、铜锣寨、佛子岭3个景区组成,行政区划属霍山县;万佛湖分园区由万佛湖、万佛山景区组成,行政区划属舒城县;皖西避王岩分园区由皖西避王岩、东石笋、嵩竂岩3个景区组成,行政区划属金安区。主(分)园区管理机构与所在县、区的地质公园管委会及办公室,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期间和整合优化后,按照新的要求,规范设置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机构。2019年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职能划转到市林业局,2022年成立了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正科级事业单位,作为地质公园的市级管理机构。
2.职能部门设置
各景区均为独立的风景区,采用市县管委会领导下的市场经营管理模式,各景区成立管委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独立经营。景区管委会下设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营销部、营运部、财务部和综合管理部等职能部门。
其主要职能:
(1)政策法规实施。国家、行业、地方、区内部系列法规政策的实施。
(2)行业管理及任务实施。接受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管委会的管理和监督;组织和实施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定期向地质公园管委会上报相应工作;地质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其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协调;实施地质开发投资项目,对景区内的开发建设单位和经济实体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
(3)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采用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并举、内部竞争上岗与岗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4)重视旅游策划、促进人才的开发。
(5)建立旅游服务与管理人员轮流培训机构,使岗位培训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实行先培训后持证上岗的制度。
(6)加强旅游宣传教育,提高当地居民的对发展旅游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发展氛围,积极引导当地群众主动参与发展旅游事业,并从中获益。
第五十一条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备
随着景区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景区除管理经营人员外,尚需配备一些专业人员:各景区负责地质遗迹保护的地质专业人员3-5名(可聘兼职人员);从事保护区的生态保护、苗圃管理、林业管理方面的人员,每个景区2-3名;负责园区信息化正常运营的保修维护人员,每个景区1-2人,以及负责景区安全的保安员、消防员,应急医护人员,负责园区清洁的保洁人员等。
第五十二条导游员及其培训
鉴于地质旅游的专业性、特殊性,及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需要,未来规划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导游培训:
(1)在各景区配备专业的地质导游员,规划近期天堂寨景区以及白马尖景区为优先配备景区,根据景区的发展规模每个景区需平均配备地质导游员6名左右,旅游旺季亦可不定期招募地质专业、旅游专业学生作为志愿导游员;
(2)聘请地质学家,对导游人员进行培训;
(3)聘请专家针对地质方向知识对导游进行强化,组成专门针对园内解说地质地貌的导游团队;
(4)针对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聘请教育专家对导游进行培训,组成青少年导游团队。
(5)导游每年培训两次,考核合格后颁发导游员岗位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第五十三条管理层培训
园区中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根据规模设置管理岗位。重点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学士、硕士学历或同等学历;中高级管理人员具备旅游市场分析、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开发能力。
景区中高级管理人员全部经过风景区管理培训。培训方式可直接进行定期院校专业培训和旅游专业培训。可采用院校专业培训、旅游在岗培训、吸纳外地优秀旅游人才和加强旅游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等方式。
第五十四条建设项目计划
公园近期实施的项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升级科学解说系统、加速科学研究、信息化建设等,实现规划目标奠定基础。
1.基础设施建设
(1)景点连接道
为保障万佛湖景区的完整性、完善区域路网、改善万佛湖的综合治理状况、发展沿线经济、促进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在环湖路的基础上新建外部连接线,总长约20.4千米。在其余各景点原有交通主干道的基础上,对其路面进行适量拓宽或优化升级,将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达到环保、防尘、降噪和增添行车舒适性的效果。尽量减少对原生态山地环境的人为破坏,加强道路景观建设。
(2)游览、科考步道
1)天堂寨景区
①完成在瀑布群游览区经瑶池至双龟效女景点的新建游步道,线路全长2.6千米,宽1.2-1.5米;
②提升和改造虎形地至笔架岩的游步道,全长2.0千米,宽1.2-1.5米;
③全面检修所有游步道,对破损游步道进行维修。
2)燕子河大峡谷景区
①修建绿竹河另一侧从千层石——中流砥柱——梦幻园科考步道,宽度1.5—1.8米,全长1.15千米;
②从奇石滩景点至九天仙瀑修建无障碍通道,满足特殊人群的游玩需求,全长650米,宽度1.2—1.5米;
③对原有的旅游通道进行整修。
3)红石谷景区
全面检修所有游步道,对破损游步道进行维修。近期规划修建人参瀑至红石板游步道,全程1.5千米。
4)白马尖景区
①近期规划修缮升级白马尖至金竹峰游步道,全长1.5千米,宽度1.2-1.5米;
②近期规划修建龙井峡瀑布群科考步道线路,全长7.5千米,宽度1.2-1.5米;
③近期规划修建白马尖南坡科考步道,总长约3.5千米。
④近期规划修建帽顶山索道和白马尖索道,总长约2.7千米。
⑤对破损游步道进行维修。
⑥对金竹坪组部分区域建设住宿区、游客接待中心、中药材科普馆等以及项目区内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约占地0.01平方千米。
⑦项目区至白马尖修建旅游观光步道约2.0千米。
5)铜锣寨景区
①彻底检修前寨门至后寨门的游览步道,主干游览步道宽度应在1.2-1.5米之间,全程2千米;
②武帝迷宫游步道局部应予以加宽、加固;
③对其他破损游步道进行维修。
④前寨修建一处停车场,一个公共厕所,旅游接待中心进行维修或翻建。
6)佛子岭景区
①在围绕石笋、千层石景点修建科考步道全程2千米,宽度1.2-1.5米;
②自浅水长滩-妖怪洞-石笋修建闭环游步道,全长4千米,宽度1.2-1.5米;
③在长岭村大乌米尖山下沿曾家湾路延伸步道1500米,观景平台三处1200平方米,到小乌米尖步道800米,观景平台400平方米;
④在佛子岭社区打渔冲农家乐集群建设18000平方米,其中农家乐21户,停车场800平方米,绿化面积8000平方米,配套设施有挡土墙、箱涵、雨污管网、污水处理站、强弱电、自来水、景观节点、村标等;
⑤在汪家冲村乔家岭组建精品民宿2栋;
⑥在高岭村上林苑建6栋民宿,配套有栈道2千米,步道800米,打造龙门坎瀑布栈道1千米,停车场一处400平方米。
7)万佛湖景区
规划扩建归整松渡、大坝、三江码头,修建大云山中转码头,形成四码头局面,提升岛屿景点码头,并配置相应的水上游览设施。
8)万佛山景区
①提升扩建游览步道飞龙瀑——老佛顶——青年队闭环路线;拜佛阁-索道上站的闭环路线,总长7.8千米;
②对原有科考步道进行修缮维护。改、扩建游览步道清凉涧杨家河至干八斗至闪电瀑闭环路线,上站至铜锣峰,龙潭新村至青年队沿河边步道,总长6.8千米。
10)东石笋景区
①完成已在建950米科考步道项目,步道宽为1.5米;
②对原有科考步道进行修缮维护。
11)嵩寮岩景区
①完成在建步道项目,起点为朱蕴山纪念馆东20米处,一条向东北经雄蟾、单面山,另一条往西南方向经雌蟾绕至仙人洞,建设规模950米,步道宽为1.25米;
②规划新建步道460米,以连接现有步道;
③对原有科考步道进行修缮维护。
(3)停车场
红石谷景区:规划提升改造汽车停车场,面积约4500平方米;电瓶车停车场,面积约1000平方米;所有停车场均考虑为林荫停车场;以提升景区档次。
万佛山景区:景区大门口,附设停车场,面积5000平方米,供园区至平田外旅游巴士周转和园区内电瓶车专用;接待中心停车场,规模2000平方米,分别设置在原公园管理处和毓秀宾馆停车场,用于小型车辆停放和电瓶车中转;在原飞龙潭景点入口扩建一停车场,规模2500平方米,用于小型车辆停放和电瓶车中转;青年队停车场,规模2000平方米,用于电瓶车中转和游客集散。
嵩寮岩景区:新建5000平方米停车场一处。
(4)码头
红石谷景区:新开发水上旅游观光专用线路,向东连接电站工业旅游景区,向西北连接金寨县城。
铜锣寨景区:规划在杜鹃湖边设置若干小型码头供游客上岸观光、游览、休闲。
佛子岭景区:规划在妖怪洞、石笋景点附近设置码头,供游客上岸观光、游览、休闲。
万佛湖景区:规划扩建归整松渡、大坝、三江码头,修建大云山中转码头,形成四码头局面,并配置相应的水上游览设施。
(5)环境卫生建设
规划园区新建垃圾桶112个,均匀布置在新建的游览/科考步道上。
规划园区新建生态旅游厕所23座。
(6)综合服务区建设
佛子岭景区:拟新建佛子岭景区综合服务区、东石笋综合服务区,总面积计0.063平方千米,包括景区大门、地质陈列室、游客咨询中心、食宿等。
白马尖景区:拟新建白马尖南坡综合服务区、广家河综合服务区,总计面积0.02平方千米,包括景区大门、游客咨询中心等。
红石谷景区:拟新建红石谷南区综合服务区,总面积0.01平方千米,包括景区大门、游客咨询中心等。
东石笋景区:拟翻新现有东石笋景区石笋山庄,项目占地3300平方千米,功能构成上分为接待区域、餐饮区域和客房区域。新建游客接待大厅1处,包括入口雨蓬、接待大厅、多功能厅、旅游产品展览中心、休息区、会议厅及公共卫生间等。餐饮区域包括操作间、自助餐厅、露天餐厅和包厢10间;客房区域为各类客房共80间。盘活闲置资源,利用东石人家区位优势,打造建设成旅游产品展示、餐饮服务和休闲住宿为一体的旅游示范区。
增加3处民宿用地,拟在东石人家空地建设小山头集体民宿,主景区竹海建设石笋集体民宿,在矿山大田处建设矿山民宿,总用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
九龙谷景区至石笋擎天主景区沿线提升工程:道路提升工程九龙谷至石笋擎天主景区游步道,道路长度5.0千米,新修游步道2千米,提升改造游步道3千米,均宽1.5米。新建沿线驿站2座,功能包含简餐、休息区、观景台5处、公厕2座;三叠瀑景点提升等。
彩虹滑道至铁桂湾至千丈崖沿线提升工程,包括:新修从彩虹滑道至千丈崖沿线旅游观光步道6.5千米,均宽1.5米。沿线环境提升工程,小景点打造和河道水体提升工程。新建沿线驿站2座,公厕1座;千丈崖景点打造工程,新建梯形环山登山栈道约1500米,休闲观光凉亭1座,拦蓄水工程、观景台4处,以栈道代替景观步道4处。
新建东石笋主景区至朱砂冲关口道路,打通旅游环线,设计路面宽7米,护栏及绿化带2米,双向2车道,沥青路面,长5.27千米,新建沿线驿站4座,公厕3座,西石笋景点提升等。
避王岩景区:拟新建安徽大别山石窟温泉度假村,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打造建设成旅游产品展示、餐饮服务和休闲住宿为一体的旅游示范区。
(7)地灾治理
白马尖景区:近期请有资质的单位对主峰南坡一处100米×30米的地灾点开展地质灾害设计与防治工作。
万佛湖景区:对景区西山木栈道边岩质崩塌治理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时防治可能出现的新的地质灾害。
(8)地质遗迹调查
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近期开展六安市旅游地质遗迹综合调查,调查面积15451平方千米。
2.地质遗迹保护
(1)界碑
新建各景区边界界碑224处。
(2)景点保护护栏
对原有护栏进行检修或者重建。
(3)监测系统
建立园区监测系统,地质遗迹监测点36处,水文监测点6处,气象监测点4处,旅游管理监测点11处,珍惜动植物监测点11处,地质灾害监测点22处,监测中心控制室4处。
3.解说系统建设
规划在白马尖新建世界瀑布视频展览馆,面积2000平方米;
规划在皖西避王岩景区新建地质科普馆,面积1500平方米;
规划在红石谷、燕子河大峡谷、铜锣寨、佛子岭、万佛山、嵩寮岩、东石笋景区新建地质陈列室,展区总面积7000平方米。
规划在地质公园主园区天堂寨景区原碑址重建公园主碑,用高15米,宽5米、厚约1米的花岗岩砌筑,中英文篆刻。
地质公园标识碑:规划增加3处,对原有设置的72处标识牌进进行更新维护。
景点景物解说牌:对原有设置的476处解说牌进行更新维护。
导向指示牌:规划增加53处,对原有设置的301处指示牌进行更新维护。
导游图板:规划增加以及更新共计76处。
服务类说明牌:规划更新、增加共计167块。
宣传警示牌:对原有设置的181块警示牌,根据新旧程度进行重建或者维护。
设计、出版科学导游图册15000份。
编制及出版地质公园科普丛书10000本。
编制及出版游客安全文明旅游手册20000份。
出版科普音像光盘1200张,画册800本。
发布公园旅游信息及导览手机app。
编制及出版科学解说词。
4.科学研究
(1)开展《大别山(六安)地质地貌形成原因、演化规律及国内对比研究》,完成论文专著1本,论文2篇,招标科研院所或研究所完成。
(2)开展《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与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方法对比研究》完成论文1篇,委托地勘单位或与科研院校合作完成;
(3)开展《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旅游产品打造和实施问题研究》完成论文1篇,委托地勘单位与科研院校合作完成;
(4)开展《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科学解说系统综合研究》,出版地质公园科普系列丛书,委托省内知名大学完成。
5.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建成并将前期地质遗迹调查的基础数据录入到地质遗迹数据库中。
初步完成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中心网站建设,建立地质公园网络中心。完成监测系统配套建设。
第五十五条项目规划表与资金筹措方案
1.项目规划
近期(2018~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地质遗迹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地质遗迹保护监测系统建设、科学解说系统、科学研究工程、信息化建设等。近期建设项目规划见表8。
表8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近期建设项目表
项目大类 |
具体内容 |
备注 |
|
1、地质遗迹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
景区连接道路 |
各景区内部道路修缮 |
|
万佛湖环湖连接线 |
|
||
万佛湖内部道路网建设 |
|
||
游览/科考步道 |
天堂寨景区科考步道 |
|
|
燕子河大峡谷景区科考步道 |
|
||
红石谷景区科考步道 |
|
||
白马尖景区科考步道 |
|
||
白马尖景区南坡科考步道 |
|
||
白马尖景区四望山索道 |
|
||
白马尖主峰索道 |
|
||
铜锣寨景区科考步道 |
|
||
佛子岭景区科考步道 |
|
||
佛子岭景区科考、游览步道 |
|
||
万佛山景区科考步道 |
|
||
皖西避王岩景区科考步道 |
|
||
东石笋景区科考步道 |
|
||
嵩寮岩景区科考步道 |
|
||
停车场 |
红石谷景区停车场 |
|
|
佛子岭景区停车场 |
|
||
嵩寮岩景区停车场 |
|
||
码头 |
红石谷景区码头 |
|
|
铜锣寨景区码头 |
|
||
佛子岭景区码头 |
|
||
万佛湖景区码头(扩建) |
|
||
游客服务中心 |
佛子岭景区游客服务中心 |
|
|
佛子岭景区石笋冲服务中心 |
|
||
红石谷景区南区游客服务中心 |
|
||
白马尖广家河游客服务中心 |
|
||
白马尖景区南坡游客服务中心 |
|
||
垃圾处理 |
生态厕所 |
|
|
垃圾桶 |
|
||
地灾治理 |
万佛湖西山岩质崩塌治理 |
|
|
白马尖南坡地灾点治理 |
|
||
地质遗迹调查 |
六安市旅游地质遗迹综合调查 |
|
|
|
|||
2、地质遗迹保护监测系统 |
界碑(边界) |
|
|
护栏(维护) |
|
||
监测系统 |
地质遗迹监测点 |
|
|
水文监测点 |
|
||
气象监测点 |
|
||
旅游管理监测点 |
|
||
珍稀动植物监测点 |
|
||
灾害易发段监测点 |
|
||
监测控制中心 |
|
||
|
|||
3、解说系统建设 |
地质博物馆布展 |
白马尖世界瀑布展览馆 |
|
皖西避王岩地质博物馆 |
|
||
佛子岭、铜锣寨、红石谷、燕子河大峡谷、嵩寮岩、东石笋景区地质陈列室 |
|
||
主碑(重建) |
天堂寨景区 |
|
|
地质公园标识碑 |
新建 |
|
|
更新维护 |
|
||
景点解说牌 |
更新维护 |
|
|
导向指示牌 |
新建 |
|
|
更新维护 |
|
||
导游图板 |
新建/更新 |
|
|
服务类说明牌 |
新建/更新 |
|
|
宣传警示牌 |
更新维护 |
|
|
科学导游图设计及出版 |
|
||
地质公园科普丛书编制及出版 |
|
||
科学解说词编制及出版 |
|
||
游客安全文明旅游手册 |
|
||
科普音像 |
光盘 |
|
|
画册 |
|
||
公园旅游APP |
|
||
|
|||
4、科学 研究 |
大别山(六安)地质地貌形成原因、演化规律及国内对比研究 |
|
|
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与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方法对比研究 |
|
||
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旅游产品打造和实施问题研究 |
|
||
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科学解说系统综合研究 |
|
||
|
|||
5、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
数据库建设 |
|
|
门户网站建设 |
|
远期(2023~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地质遗迹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地质遗迹保护监测系统建设、科学解说系统、科学研究工程、信息化建设和其它建设等方面。远期项目建设规划见表9。
表9大别山(六安)地质公园远期建设项目规划表
项目 大类 |
具体内容 |
备注 |
||
1、地质遗迹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
景区连接道路 |
皖西避王岩各景区内部道路修缮 |
|
|
万佛湖环湖路5条外部连接线 |
|
|||
磨子潭景区连接道路 |
|
|||
游览/科考步道 |
东石笋景区科考步道 |
|
||
天堂寨园区溜索下站至虎形地沟底步道 |
|
|||
天堂寨园区公交下站至白马寺游步道 |
|
|||
万佛湖环湖路智慧马拉松赛道(含起终点、补给站、主要节点美陈等) |
|
|||
万佛山沿河边游步道 |
|
|||
项目区至白马尖修建旅游观光步道(含项目区内部道路) |
|
|||
佛子岭长岭村大、小乌米尖山下沿曾家湾路延伸步道、高岭村上林苑步道(包括栈道) |
|
|||
佛子岭长岭村大乌米尖观景平台、小乌米尖观景平台、 |
|
|||
磨子潭观景步道 |
|
|||
磨子潭沿河步道 |
|
|||
磨子潭观景长廊 |
|
|||
磨子潭观瀑亭 |
|
|||
磨子潭景区步道 |
|
|||
停车场 |
东石笋景区停车场 |
|
||
天堂寨园区老林场停车场开发民宿项目 |
|
|||
天堂寨景区公交站对面旅游服务驿站 |
|
|||
金竹坪停车场(含内部道路) |
|
|||
佛子岭社区打渔冲农家乐集群停车场、高岭村上林苑停车场 |
|
|||
万佛山景区停车场 |
|
|||
|
磨子潭漂流起漂点停车场 |
|
||
码头 |
磨子潭起漂点码头 |
|
||
磨子潭起漂点橡皮艇仓库 |
|
|||
磨子潭公厕 |
|
|||
游客服务中心 |
东石笋景区游客服务中心 |
|
||
天堂寨园区虎形地停车场旅游服务 |
|
|||
安徽大别山石窟温泉度假游客中心 |
|
|||
六安市旅游集散中心舒城次中心项目(万佛湖景区东入口) |
|
|||
万佛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 |
|
|||
金竹坪游客接待中心 |
|
|||
磨子潭游客服务中心 |
|
|||
磨子潭员工休息场所 |
|
|||
磨子潭生态公厕 |
|
|||
磨子潭游客停留等待区 |
|
|||
磨子潭入口门楼 |
|
|||
垃圾处理 |
皖西避王岩各景区生态厕所 |
|
||
磨子潭垃圾处理场 |
|
|||
太阳乡生态厕所 |
|
|||
地灾治理 |
磨子潭边坡稳定治理和复绿 |
|
||
皖西避王岩地灾点治理 |
|
|||
地质遗迹调查 |
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 |
|
||
|
||||
2、地质遗迹保护监测系统 |
界碑(边界) |
|
||
护栏(维护)步道护栏 |
|
|||
监测系统 |
新建磨子潭监控集控中心 |
|
||
各园区监测系统更新维护 |
|
|||
|
||||
3、解说系统建设 |
地质博物馆布展 |
金竹坪科普馆 |
|
|
万佛山景区地质陈列室 |
|
|||
地质公园标识碑景点解说牌 |
更新维护 |
|
||
更新维护 |
|
|||
导向指示牌 |
更新维护 |
|
||
导游图板 |
更新维护 |
|
||
服务类说明牌 |
新建/更新 |
|
||
宣传警示牌 |
更新维护 |
|
||
科学导游图 |
印刷 |
|
||
磨子潭项目和地质公园门户网站建设 |
新建 |
|
||
磨子潭地质公园导引标识牌 |
新建 |
|
||
游客安全文明旅游手册 |
印刷 |
|
||
4、科学研究 |
天堂寨园区虎形地停车场边安农大实验基地项目 |
|
||
天堂寨园区山项气象站项目 |
|
|||
天堂寨园区前畈李山滑雪场项目及珍稀树木回归 |
|
|||
佛子岭上林苑景区、乔家岭8栋新建科研基地 |
|
|||
5、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
磨子潭地质公园及项目信息化建设 |
|
||
6、其他 |
万佛湖生态文明教育体验中心(含舒城县乡村振兴实践教育中心) |
|
||
金竹坪游客住宿区 |
|
2.资金筹措方式
根据公园的近、远期建设计划,将公园的建设、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与六安市经济建设相结合,建立健全的投资机制,多渠道的筹集建设开发资金。采取政府、地方财政引导、积极投资的同时,制定有效有吸引力的鼓励政策,吸引外商、国有企事业、私营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形成多渠道、多性质、多方位的融资体系和投资环境。
(1)地质公园基础设施、地质遗迹保护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市、区级行政建设资金费用,积极争取中央经费的资金投入。
(2)与旅游开发相关的建设资金主要采取招投标、转让经营权的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3)具有公益性质的科研设施建设主要通过国家、市、区级有关主管单位采用立项的方式筹集资金。
(4)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建立统一的专项科学研究基金,规定每年将门票收入的2%划入科研基金,专门用于地质遗迹保护等相关研究。
(5)远景资金投资以开发地质公园,通过旅游收入达到资金的完全自筹,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开发达到最佳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