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林业局2021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总结

浏览次数:639信息来源:市林业局发布时间:2021-06-30 15:58
字号:

现将市林业局2021年上半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服务调度促发展

一是突出“两个抓手”推动造林任务超前完成。围绕省政府今年启动的生态廊道建设和我市开展的“增色添美、更新改造、补植抚育、融合调整、扩面增绿”五大专项行动全力推进林业增绿增效。一是加强调度。年初,叶露中书记开展林业工作专题调研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要“增色添美、更新改造、补植抚育、融合调整、扩面增绿”五大专项行动为着力点,促进林业提质增效。我局立即印发关于持续深入推进林业增绿增效的通知》,明确各县区重点工作及完成时限,并定期通报任务完成情况,确保增绿增效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二是分类推进。针对造林大户和企业,我们积极争取项目和政策,加强技术服务,着力提高他们的造林积极性,比如以项目支持裕安区冠林农业建成香榧基地3000亩,舒城县成功建设1050亩苗木科技示范区;针对农户等零星造林,以四旁四边为重点,创新开展“免费送苗下”“互联网+义务植树”等激励活动,累计发放樱桃、山核桃、桃树等优质良种经果林苗木60余万株,受益农户5000余户,建设绿化美化示范村50余个,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活动70余场次,在全市掀起了全民参与、全主体推进的造林热潮。三是全面推进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提请市级副总林长组织召开生态廊道建设现场会,全面启动我市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目前,霍邱县已成功打造G328城东湖堤坝沿湖生态景观林带7.5公里,累计投入270余万元,栽植垂柳、紫薇等林木3.5万株,绿化面积300亩;舒城县结合森林城镇建设投资700余万元新建30亩休憩公园和48公里生态廊道。

二是强化平台建设推进林产发展提质增速。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想方设法推动苗木花卉、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林业主导产业发展。一是充分发挥财政平台作用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引导作用,持续提振林业经营主体发展信心。2020年全市共下达林业改革发展资金2270万元,实施林业改革发展项目70多个,扶持各类经营主60多家今年又投入2250万元,拟支持林业发展项目约70个。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项目政策支持,近一年来已争取国家林下经济示范补助项目9个,科技推广示范项目1个,长江防护林项目5个,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项目2个,新评定省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示范社9家,省级示范家庭林场6家。二是积极搭建交流推广平台。广泛组织林业企业对接长三角,参加义乌森博会、首届长三角森林康养生态旅游宣传推介会合肥苗交会和上海花博会等活动,积极开展“大别山”茶油品牌培育提升活动,推进茶油进超市专柜、进社区,努力扩大林产品知名度和针对性销售渠道三是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建立科技帮扶工作小组和技术服务平台,即时收集和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持续将国有林场和重要林下经济节点道路纳入“四好农村路”统一建设,既方便林农出行,也为社会资本进入林区创造良好条件;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开展“送贷上门”活动,上半年已向林业企业发放“五绿兴林贷”40笔,贷款总额2654万元。四是着力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成功成立六安市木本油料产业协会,依托协会制定产业标准并开展油茶“优秀企业”评选活动,推动油茶产业化、集群化、组织化发展程度加快提升。

二、严格监督执法兜底线

一是坚持靠前监督守牢林业重点生态区域底线红线。首先是把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行为排查整改作为重中之重,在今年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开展前,我局就主动对接国家林草局华东院开展自然保护地卫片判读监测,将问题排查和整改工作做在前头,保障了中央环保督察自然保护地等重点生态区域未出现问题,后期还将坚持开展。其次是扎实开展自然保护地及林地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排查整改专项行动、打击毁林专项行动、森林督查等系列行动,目前发现的问题都在可控范围内,正在加快推进问题整改和案件查处第三,为有效遏制林地违法侵占高发势头,我们一方面建立正面林地审批绿色通道,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民生项目、园区重点工业项目、县区政府重点项目(包括采砂采矿)即报即批,1-5月份我市经省林业局审核同意使用林地项目70宗,使用林地229.0727公顷,已超定额约2倍。另一方面加大打击违法占地力度,目前森林督查案件量大幅下降,也没有典型案件。第四,全面开展保护野生动物“清风行动”和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专项行动,落实“一树一策”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修复,定期公布古树名木生长和保护状况,全市4723株古树全部挂牌保护。

二是构建“四化”管理网格严防森林火灾。在全市全面推开森林防火“责任网格化、巡查精细化、任务标准化、监管信息化”建设,按照“见人见责任见成效”要求,完善森林防火监测网格,进一步发挥基层林长和护林员作用,压紧压实森林防火包保责任。重点管控野外火源,把进山游客、祭祀群体、特殊人群等作为宣传重点,强化违法用火反面典型教育。扎实开展森林防火技能大赛和应急演练,深入排查各类火灾隐患,确保监管无盲区、无漏洞。近年来,全市森林火灾发生数和受害率持续下降,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三是创新“三个责任人”筑牢林业有害生物防线。建立健全松材线虫病防治“三个责任人”制度,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执法常态化机制涉木企业风险评估制度,重点抓“两源头一站点”确保全市病枯死松树清除率、疫木伐桩除害处理率和检疫检查率达到“三个100%”

三、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

严格学习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全力推进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一是提请市级总林长签发《关于调整市级林长、督察长设置及工作职责的通知》,对全市林长组织体系、责任体系、监督考核体系进一步梳理、完善,推动林长高效规范履职。2021年一季度市县级林长完成巡林调研228人次,解决各类问题98个。二是印发《2021年林长制工作要点》,进一步细化分解《六安市林长制改革总体规划(2019-2025)》年度建设任务,加快规划任务实施。持续推进示范区先行区创建。截至目前,除加快推进4个省级示范先行区12项改革任务外,各地也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创新了一批有效的新机制,比如舒城县积极探索林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机制,在全市率先建立林长制生态检察官工作室,构建了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林业执法监管和生态保护机制;裕安区投入财政资金2200余万元,试点赎买合武高铁韩摆渡段730亩绿色长廊,为彻底解决森林长廊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可行范例。三是针对我市进入先进前列的短板弱项,在创新方面,我们今年专门拟定了几个加分项,即按照林业业务一网通办理林业问题一网通解答林业监督一网通管理的建设目标,创建六安市林长制智慧平台;选择一个乡镇试点开展林权改革方案;探索油茶“树果同保”的林业特色保险;依托行业协会开展六安地域特色茶油成分鉴定,尽快形成六安地理标志。四是对标对表目标任务,开展向省内、长三角先进地区学习活动,将浙江等地的一些先进经验,在我市立即能落实的及时落实;需要汇报的及时汇报;在我市的确有必要开展的,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落实。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市林业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市委、市政府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从大的方面看,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还有待突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实践路径探索任重道远;机构改革后,“职能扩大与机构缩编”矛盾突出,特别是基层林业行政执法力量十分薄弱;保护与发展任务都很重,如何实现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促进赶超发展仍需下更大功夫。从当前工作看,受国家政策影响,造林空间受限、林地指标争取难度越来越大、涉保护地行政审批越来越难,一些项目实施积极性不高,保护措施和发展要素的界限需进一步厘清,等等。

五、下步打算

一是突出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以森林提质增效五大行动为抓手,创新造林绿化方式,进一步挖掘营造林潜力。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四条生态廊道建设的意见,全力推进我市淮河、江淮运河两侧、15公里范围及联动区域生态修复、宜林环绿、应绿尽绿。

二是突出全产业链条全力提升林业经济发展层次。充分吸收长三角发达地区林业发展经验,紧密结合四大平台上的“138+N”工程,依托木本油料产业协会等平台,加快推进林业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实施油茶品牌提升行动、竹产业升级改造行动以及依托两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扩面提质实施林旅融合发展行动,打造林业全产业发展链条,加快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区建设进程。加大林地定额指标争取力度,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突出底线思维持续加大林业生态保护力度。严格推进、从严把关自然保护地及林地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进一步守牢生态红线、底线。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建设,着力提高自然保护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以高压严打态势开展打击毁林专项行动、森林督查和打击破坏湿地、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等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常态化做好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治等森林灾害风险防范工作。

四是突出创新突破着力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严格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谋划出台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林长履职机制。加强调度、持续推进《六安市林长制改革总体规划(2019-2025)》实施和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启动公益林优化调整、林地经营权登记发证等创新试点行动。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