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
分类
|
主要任务
|
牵头单位
|
责任单位
|
备注
|
(一)打造产业集群
|
1. 优化产业布局
|
强化顶层设计,立足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战略定位,以“一谷一带”“一岭一库”四大平台为载体,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调整优化全市林业产业布局规划。
|
市林业局
|
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一谷一带办
|
|
探索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实施“一县一品”特色林产品优势区提升计划。加强产业基地抚育管理,支持具备一定基础、立地条件适宜的林业产业基地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油茶、茶叶、特色经果林、苗木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批标准高效种植示范基地。稳步扩大霍山石斛、山核桃等特色产业规模,推动实施竹、板栗等产业振兴工程。
|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林业局
|
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投创中心、市一谷一带办
|
|
重点培育油茶、特色经果林、中药材、木竹加工、花卉苗木、林下种养殖、生态旅游等七大特色产业集群,着力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目标。
|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林业局
|
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文旅局
|
|
2.深化组织合作
|
深化区域行业合作,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合肥都市圈辐射,逐步建立和完善林业产业合作体系。
|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林业局
|
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投创中心
|
|
探索整村林地统一流转模式,鼓励龙头企业组建集种植养殖、产品加工和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农林产业合作社。
|
市林业局
|
各县区人民政府
|
|
加强林业产业与通信、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合作,促进林业产业与其它相关行业协同发展。
|
市林业局
|
市经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
|
3.完善配套设施
|
加快林业产业基地木竹采运、森林防火、病虫防治等林区专用道路、水电和网络等生产配套设施建设。
|
市林业局
|
市交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
|
大力推进森林旅游康养基地停车场、游客中心、厕所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
市文旅局
|
各县区人民政府
|
|
(二)壮大经营主体
|
4.注重招大引强
|
加强林业招商引资工作,围绕油茶、石斛、中药材、竹木、林果、构树等特色产业,重点引进有技术、有装备、有市场、有实力的林业龙头企业。
|
各县区人民政府
|
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投创中心
|
|
5.加强扶持引导
|
建立健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金融保险等长期性扶持政策。
|
市财政局
|
各县区人民政府
|
|
优化林业经营主体林木采伐管理和林地使用支持政策,赋予经营主体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
市林业局
|
市自然资源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
|
着力培育更多的国家级、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动态评价管理林业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淘汰机制。
|
市林业局
|
|
|
6.建立联结机制
|
引导林农以土地、劳动力、资金、农机、技术等入股林业经营主体,实行多形式的利润分配方式,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
各县区人民政府
|
市林业局
|
|
(三)加强市场建设
|
7. 做靓林业品牌
|
积极创建“三品一标”,建立质量追溯、企业诚信、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林业产品安全监管体系,打牢林业品牌发展基础。
|
市农业农村局
|
市林业局
|
|
组织林业企业品牌产品参展各类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扩大林业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
|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林业局
|
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投创中心
|
|
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挖掘林业品牌产品历史文化内涵,增加林产品文化含量,促进林产品深度开发和增值。
|
各县区人民政府
|
市商务局、市林业局
|
|
8. 健全流通体系
|
加快推进专业林果、林药、竹、苗木花卉等各类林产品交易市场、平台建设或升级,支持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重要林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推动形成完善的林产品市场经营体系。
|
市商务局
|
各县区人民政府
|
|
鼓励林业企业创新销售方式,引导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特定人群对接,开展精准营销。
|
市商务局
|
各县区人民政府
|
|
9. 推进标准化生产
|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制定本区域地方特色林产品地方标准,鼓励参与行业标准制修订,构建从原材料标准化基地生产到产品的全流程产业技术标准体系。
|
市林业局
|
市市场监管局
|
|
(四)推进融合发展
|
10. 推广复合经营
|
深入挖掘生态资源优势,探索间作林药、林菌、林禽、林畜等林下种养殖、采集加工复合经营模式,推广以构树为主原料、发展生态养殖的循环林业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
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
|
各县区人民政府
|
|
11. 延伸产业链条
|
支持林业企业新技术开发和科技合作交流,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推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努力在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突破。
|
市科技局
|
市林业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
|
12. 培育新兴业态
|
加强森林康养基地、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人家、精品民宿等重要节点的培育和创建工作,探索“森林康养+”新业态,构建集医疗、养生、康复、保健、旅游、教育、文化、体育等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森林康养目的地。
|
市文旅局
|
市林业局、市卫健委、市教体局
|
|
(五)增强要素保障
|
13. 增强人才支撑
|
以产学研用结合为抓手,建立林业技术部门、涉林企业和科研院校协作平台,实施林农和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实行林业科技特派员挂钩帮扶制度,面向基层生产一线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
市林业局
|
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
|
|
探索建立林业乡土产业带头人引进和培育激励机制,提高林业经营管理队伍素质。
|
市林业局
|
各县区人民政府
|
|
14. 优化金融服务
|
根据林业产业成长周期,建立健全以奖代补、贷款贴息、金融保险等长期稳定的财政扶持政策,多方位多层次整合筹集财政支林资金。
|
市财政局
|
各县区人民政府
|
|
引导银行机构创新林业金融信贷产品,探索推进林业贷款期限与林木成材周期相匹配。建立健全林权抵押贷款信贷管理机制,改进利率定价机制,降低林农融资成本。
|
市金融监管局
|
市林业局、人行六安市中心支行
|
|
建立健全林业保险体系,推进林业商业保险、政策性保险试点,提高保险额度,发挥保障功能。
|
市财政局、市银保监局
|
市林业局、相关保险机构
|
|
15.提升服务水平
|
组建专业化林业社会组织,采用市场化方式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发展林业劳动力中介服务业,扶持采伐、采摘等林业专业队的发展。
|
各县区人民政府
|
林业局
|
|
加强部门协作,以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为抓手,进一步明确林长制成员单位职责,建立完善沟通协调、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
|
市林业局
|
各县区人民政府
|
|